【明報專訊】原稱香港考試局的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考評局)今年成立40周年,今天起舉辦小型實體和網上展覽,公開與香港公開考試歷史相關的「文物」,包括以人手寫上考生姓名的會考和高考證書、計數機尚未普及時所用的「四位數表」、已摒棄的科目如速記、英文打字試題等。年紀較大的港人對這些物品應該有所共鳴。 至8月新蒲崗辦事處展出 香港考試局於1977年成立,2002年易名考評局。該局將於今天至8月31日,在考評局新蒲崗辦事處地下設小型展覽,亦在其40周年網站上設網上展覽。 考評局考試系統組經理張美玉在該局任職40年,她猶記得1988年或之前的考試證書,都是由考評局聘用繕寫員,在房間堨H毛筆蘸墨,日以繼夜地書寫的。她憶述,當時每年也要聘用約10名寫得一手秀麗書法的繕寫員,為數十萬考生在其考試證書上寫上姓名,往往需時一個月。自1989年起,證書上的考生姓名改由電腦印上。 自電腦普及,連評卷方式也有很大改變。張稱,以往由試場收卷至收回閱卷員批改的卷都甚費工夫,閱卷員往往需以行李箱到考評局拿取試卷回家批改,萬一遺失試卷便相當麻煩,如遺失某科的一份分卷,則會以其他分卷推算成績;如遺失的試卷科目並沒分卷,便需以學生在學校該科全年成績作推算。不過,考評局自2007年引入網上評卷系統,免卻遺失試卷的風險,也可監察評卷員的批改水平和計分更準確。 無計算機 用四位數表 評核發展部總經理溫德榮說,雖然本港公開試內容和形式有變,但考核目標依然沒變,希望考生能靈活運用所學,他又舉出不少現時鮮為人知的考評變遷。高中學生現時必備計算機,在1980年前則可謂聞所未聞,考生只能靠試場派發四位數表查閱平方根、對數等數值。1991年,因學生向考試局揭發有學生可改動計算機主機板,令熒幕可顯示約百個文字,形成潛在作弊風險,此後只有印有「H.K.E.A APPROVED」(或H.K.E.A.A APPROVED)字樣的計算機才可在考試中使用。 70年代試卷已見出題「貼地」 溫又形容考評局相當「貼地」,出題也會涉及社會時事,例如廉政公署和消費者委員會成立初期,中五會考的經濟及公共事務科曾問及這兩個組織的工作。翻查資料,2008年會考中國語文試卷五的「見鬼勿O嘴,潛水怕屈機」因使用當時的「潮語」,亦成一時熱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