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剛慶祝過百歲生日的國學大師饒宗頤,是在文化史方面卓然有成的世界級學者。他所提出的「三重證據法」──即結合文獻、考古出土文物和古文字資料來研究,被視為是探索古代歷史的重要進路,得到學界的認同。他曾說「求是,求真,求正」,是他做學問和做人的三個最重要的態度。治學和人生,都追求自然而然,對於利益的追求,一定要放到最後。
饒教授在上古史、敦煌學、古文字學、宗教學、地方史等各方面都有卓越成就。他早於1952年開始敦煌學研究,但著眼點並不在於個別文獻的比勘和描述,而是採用文化史的研究角度,視這些文獻為輔助資料,特別重視它們在解讀某些歷史課題上的關鍵作用。他有感唐代繪畫真?非常罕見,所以茪漎膍s敦煌經卷背面的白描畫稿,並在法國出版了《敦煌白畫》一書,成為重要參考。至於書法,他檢視過英國考古學家斯坦因(Marc Aurel Stein)所奪走的敦煌文獻微縮膠卷後,即寫成〈敦煌寫卷的書法〉一文,並附上〈敦煌書譜〉,於1961年在香港大學的學報上發表,成為這方面的開創性著作。
學藝雙攜 展現神韻
饒教授主張「學藝雙攜」,他在深入研究敦煌壁畫之餘,亦描繪敦煌壁畫作品,重點在於展現壁畫的意境和神韻,並非只在於臨摹原畫的構圖、筆法和顏色,由此形成別具一格的繪畫風格。饒教授研究巴黎收藏的敦煌經卷寫本後,從這些北魏至唐代的書法真?得到啟發,開創一種別具禪意的行楷法;加上熟悉各時期漢簡書體的變化,他能夠寫出具有漢簡意態的書法作品,重現漢隸的獨特氣度。
饒教授向來重視新出土資料,並能夠融匯貫通,廣泛徵引散見於不同地方的文獻條目來立論。經過數十年的研究,他認為敦煌學有狹義和廣義兩個方面,前者只涉及莫高窟的塑像、壁畫與出土文獻,後者則包括敦煌地區的歷史與文物研究,例如敦煌及鄰近地區出土的秦漢簡牘和吐魯番出土的相關文書,並寫成多篇極具分量的論文,嘉惠學林,堪稱20世紀以來最具影響力的國學大師。
■展覽詳情
《敦煌韻致──饒宗頤教授之敦煌學術藝術展》
精選饒教授以敦煌為主題的書畫作品,展示饒教授在敦煌學方面的學術和藝術成就
日期:即日至9月18日
地點:香港文化博物館一樓 專題展覽館五(地址:沙田文林路1號)
網址:http://hk.heritage.museum
文、圖:香港文化博物館
[語文同樂 25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