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政府計劃活化市區明渠,繼啟德河之後,同位於九龍東的「敬業街明渠」將變成綠化城市走廊。渠務署計劃活化全長約1公里明渠,當中一段位於下游約長300米、闊30米的鹹淡水交界河道,將建成濕地,種植紅樹;另首創在河口安裝智能水閘,隨潮汐漲退升降,令河水24小時流過,而河水流經水閘,會形成逾1米高小瀑布。
加入生態元素只是活化工程的重點之一,政府近年推廣近水文化,渠務署計劃首創在下游建造人工浮島,浮島有橋連接兩岸;市民登島可近距離細賞河道水景和園境。不過,該河道水質欠佳,即使工程完成,料難如韓國清溪川般讓市民在河道中嬉水。
渠務署總工程師簡漢成表示,該署今年1月至3月舉行首階段公眾參與活動,向公眾介紹項目的初步設計概念,並收集公眾意見。結果顯示,市民要求加強河道防洪功能,以及改善水質和生態,另要求改善行人通道以加強區內連接。
他說,政府近年推廣易行城市文化,渠務署計劃將現有混凝土明渠,改建成綠化河道走廊,包括在河道兩旁加建行人通道,及連接兩岸的行人天橋及觀景平台,加強區內連繫。
該署高級工程師陳克強表示,翠屏河下游受潮汐漲退影響,加上該段河道較闊,可加入較多生態元素,如以石塊等天然物料鋪河牀,種不同植物如紅樹,詳細方案有待稍後試驗後才決定。
陳又指出,翠屏河下游是鹹淡水交界,希望透過優化生態環境措施,營造不同生態環境如深水、淺水、不同流速及方向等,令該段河流日後自行形成生態,達到可持續發展。
下游水質差 非法駁渠排污水
該署日前安排傳媒實地視察,發現下游水質混濁,不時傳來陣陣臭味,渠務署指該明渠收集上游包括觀塘、藍田及秀茂坪的雨水,當中有非法接駁渠道排出污水,致水質下降,故渠務署會抽取河水樣本化驗,以便研究如何優化水質。
該署曾表示,預期今年內展開詳細設計工作,2019年動工,2022年完工。2011/12年《施政報告》宣布加快把包括啟德發展區、觀塘和九龍灣的九龍東轉型為商業中心區。政府去年發布「起動九龍東概念總綱計劃5.0版本」提出5個發展焦點,將九東發展成綠色核心商業區,活化敬業街明渠是主要項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