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六七 重省半世紀教訓
【明報專訊】1967年5月,香港左派陣營在內地文化大革命極左思潮影響下發動反英鬥爭。六七暴動的導火線為5月6日新蒲崗香港人造花廠勞資糾紛觸發警方與工人衝突,左派陣營5月中成立「港九各界同胞反對港英迫害鬥爭委員會」,並在與港英衝突升級後發動罷工罷市,部分激進分子後來更發動炸彈浪潮,人心惶惶。至12月,時任中國總理周恩來下令香港左派不要再搞炸彈陣,歷時大半年的暴動告終。
六七暴動是二戰以來香港最嚴重的動亂,對經濟和社會秩序帶來嚴重衝擊,港英政府、左派陣營和市民都付出了血的代價。據港英政府統計,暴動中832人受傷,51人喪生,其中15人被炸彈炸死。67年5月11日至68年6月1日期間,4498人被捕,其中2077人被定罪。
已故國務院港澳辦公室副主任李後在《回歸的歷程》一書指出, 「反英抗暴鬥爭」是建國以來對中央對香港的方針和政策「最嚴重的一次衝擊和干擾」,當時中方在香港的工作受到極左思潮的嚴重影響。
六七暴動被視為香港戰後歷史分水嶺,港英政府事後逐漸調整管治策略,並開始推行社會改革爭取民心。
半世紀過去,近年香港社會抗爭日趨激進,勾起一些港人對六七暴動的歷史記憶。本報今天起一連7天推出六七暴動50年系列,走訪事件參與者、當時北京駐港機構官員及英方官員等,探討這場腥風血雨為香港社會帶來的教訓。
明報記者
[六七暴動50年系列一]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