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近來中日合製動畫成為新潮流,近月由國產小說改編的動畫《一課一練》更邀來日本知名業界人物助陣,成為網絡話題。但「衝出中國」也不見得是好事,不消說《一課一練》反映中國作品情節硬傷依舊,其主題環繞考試作弊,彷彿在取笑中國是作弊大國——雖然歷史上確是如此。
朝廷設法嚴打 未遏多樣化作弊
正如故事啟首所說,隋代科舉誕生後,考試成為主宰人生的主要途徑,各式各樣的作弊歷代不缺。至今存續的有請槍,最常見的則是夾帶,衣物或身體暗藏文字層出不窮,更催生「微型書」技術:30萬字的《五經全注》最小僅5厘米長闊。由於夾帶猖獗,早於唐代已有官兵檢查,明清時期更嚴格限制考生的物品,檢查甚至細緻得兼及肛門。
雖說常見,夾帶畢竟是雕蟲小技,令朝廷最頭痛的是另一種作弊——內定,明清的科場大案便都與此有關,因為這不僅牽涉考生,更是吏治問題。選士制度營私舞弊問題由來已久,察舉制(由下而上推舉人才的制度)在漢代末年便變成「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如官宦之後的曹操「任俠放蕩,不治行業」仍能以孝廉入仕。科舉同樣如此,實行不久後賄賂已成常態,故武則天創立糊名來防止官員認出考卷的主人,宋代起糊名、謄錄更成為科舉定制。
看似制度完善,明清作弊卻愈演愈烈——考生找到了破解之法。正如不少清代古裝劇所述,行賄的考生多與考官約定在試卷用上特定字眼作為暗號,有效繞過糊名、謄錄而成為作弊的溫H,以至各地主管科舉的學政被喻為油水十足的肥差。正因制度難以堵截,朝廷唯有以嚴懲阻嚇,故明清才會出現不少牽連甚廣的科場大案,不僅有一品大員問斬,甚而如唐伯虎在查明無辜下仍要受罰,才會絕意仕途。
作弊猖獗 反映科舉有效打破階級
但從另一面看,古代作弊之所以發達,在於有一條明確能晉身上層的途徑,反映社會的高流動。在古代世界,不論歐洲還是日韓,政治主要由貴族世襲壟斷,能躋身上流的平民不多;中國卻早在漢代已任用士人掌控政治,建立起打破階級限制的選士制度,令大量平民可晉身上層,而科舉正是其終極形態而能實行逾千年。可以說,科舉作弊頻發正是中國古代體制成熟的副產品。
不過說到底科舉也只是階級制度的產物,對崇尚多元的現代人而言,把人生押注於作弊或許十分愚蠢;只是從自詡制度嚴明的香港社會堮a長代做功課、教師替學生修改參賽作品等「另類作弊」見怪不怪看來,我們還是走不出一元思想的思路。
文:葉雨舟 - 書呆子一名,喜歡反思中日韓歷史文化的種種,希望東方社會能重拾對東方文化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