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埠建大樓推介會再起激辯
四改草案未達共識
【明報專訊】溫哥華華埠奇化街(Keefer St.)105號地皮興建大樓的最新規劃昨日在華埠舉辦推介,再次引起重大關注與激烈爭辯;將近有一百人出席活動,正反雙方都積極地表達意見。
奇化街105號地皮發展商申請改變土地用途的最新一份草案在12月12日遞交市府,昨日假華埠的大溫哥華中華文化中心林思齊大禮堂內舉行推介會。
場館內擺放了建築草案的最新模型,以及大量壁報板,以中英雙語介紹新草案的特點。
該項目再次引起重大關注,近百人擠滿了林思齊大禮堂,探究草案細節,通過口頭或是書面表達意見。
該建築的則師Gregory Borowski指出,很多人忽視了建築的最新草案已經融入了不少唐人街的建築特色,在地面一層將開闢出一條小巷式的通道,這與華埠古舊建築風格遙相呼應。大樓外牆也已經預留位置,可以裝設公共藝術品或是大型霓虹燈招牌,彰顯華埠的風采。
本身是建築師的韋業祖雖然在養病中,但仍然出席推介會,表達關注。他指出,經過社區提出不少意見之後,奇化街105號的最新設計其實已經超逾平均水平。但他仍然覺得該大樓過高、過分龐大;與社區的文化對接也不充足。
唐人街關注組(Chinatown Concern Group)昨日也有數十名成員與支持者到場,在建築模型旁邊拉起橫幅,舉起標語牌,通過擴音器大聲表達反對。
唐人街關注組指出,這是開發商Beedie所呈交的第四份開發草案,雖然華埠團體多次聲明,新建築需要尊重地盤旁邊的華人先僑紀念碑,以及不能讓新建築進一步推高區內樓價,讓低收入人士在華埠無處容身。但唐人街關注組認為,開發商故意忽視社區的關切,堅持在該地進行「這一並不合適的地產開發」。該組的成員再次要求將地盤收回,改作低收入人士與華裔耆英居住的可負擔房屋。
據介紹,該建築新草案的樓高由13層減至12層,市價單位將由137個減少至110個。大樓2樓將劃出25個單位,專供中、低收入耆英居住。新建築又會與華埠老年文娛聯盟合力打造沿街的長者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