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門變禿頭 露營客多 倡輪休草地
【明報專訊】以遼闊草地聞名的西貢塔門,近年吸引不少人郊遊及露營。本報記者上周與草地專家到訪,發現島上山頭逾三成草地光禿,禿地主要在人流多及平坦的地方,情G不理想。專家估計情G由持續人流造成,令草地難再重生,建議輪休或短暫局部封閉草地,以休養生息。
山頭三成草地光禿
環山面海的塔門位於西貢北面,又名草洲,島上一片青綠草地,令它成為本港露營熱門地點,包括弓背及疊石山坡。本報記者上周三隨中大生命科學學院名譽高級研究員李賢祉到訪塔門,發現山頭逾三成草地光禿,主要為平地及較多人踏足的位置,尤其弓背山坡涼亭附近,及沿足球場右方前行一帶,草地多處光禿,李認為情G不理想。
塔門草地由多種草組成,包括竹節草、地氈草等,大多生命力頑強。弓背山坡狀似梯田,李從其地形推斷草地本屬荒廢農地,部分光禿地面雖帶裂紋,草莖部分外露,惟能輕易將土泥翻鬆。李解釋山坡的黏壤土深逾100毫米,具充足養分,若有效管理會易令草生長。
然而,黏壤土的缺點是難抵受外來壓力,李說明顯人流較多的地方較禿,料草地已長期遭磨損(wear and tear)及受壓,形成土壤板結(soil compaction),令泥土減少空氣、難滲水等,最終導致寸草不生。
專家倡暫封受損地翻土播種
為給予草地充足恢復時間,李建議將草地劃分數區輪流使用,或短暫封閉細範圍的受損地面,以機器翻鬆泥土再撒種子;以目前泥土狀G及草的頑強程度,料1至2個月便可重生。此外,除定期翻鬆泥土,可種植更能抵抗磨損的草。
當日所見,大多遊人選擇在平地紮營或野餐,及傾向沿光禿地行走,有露營者說是因草地較跣腳,且不想令其他草地變禿。李認為須分散人流使用草地各處,提醒市民避免走在禿地,讓草有時間重生。
李建議在合適地方興建石路徑,石縫間種草,盡量保留自然風貌。他強調並非要石屎化郊野地方,但隨茪H流增加,市民及管理者要思考如何保護草地,「草地當然是給予公眾享用,但同時須妥協」。
無部門管理 無限制營位數量
塔門並非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或漁農自然護理署轄下營地,無限制營位數量。本報向民政事務總署、康文署及漁護署查詢,各署稱不是他們負責管理此草地。
大埔區議會西貢北選區區議員李華光表示,沒收到有關塔門草地光禿情G的投訴,但有留意弓背山地涼亭附近草地較禿,早前曾與民政事務總署人員巡視。他說,明年春天後會再跟進草地狀G,有需要會建議局部封閉草地或撒種等。
明報記者 陳柔雅 葉真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