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政府公布《香港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訂下未來5年的保育策略。報告除加強管理已受保護的土地如郊野公園和當中的稀有動植物,對於受發展威脅的12高生態價值私人土地,政府重提多年未有取得任何進展的公私營合作計劃,惟本報獲悉,當局表態支持的沙螺洞項目,發展商擬放棄籌劃多時的骨灰龕計劃,將於日內向環保署提出撤回環評報告。 發展商擬撤沙螺洞骨灰龕計劃 環境局長黃錦星表示,政府昨公布首份城市級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是一份保育藍圖,政府會確定緩急次序、訂定策略,以及為支援保育生物多樣而定出行動綱領。該計劃共有67項具體行動(部分見表),主要範疇包括加強保育措施、把生物多樣主流化、增進知識及推動社會參與。 報告指出,傾倒廢物、堆填、清除植被等破壞行為導致香港生境退化,尤以位於自然保育或景觀保護用途的私人土地為甚。具高度生態價值的地區,多數土地為私人擁有,不易執行有效保育及管理措施。報告認為,目前土地業權人經常強烈反對把他們的土地指定作保育用途,政府認為此舉有損其土地權益,亦會危及土地的發展潛力。 04年起推公私營合作 無項目獲批 為保護重要生境及促使生態系統持續發展,政府認為有需要鼓勵創新做法。報告重提政府於2004年選定12個具高度生態價值地點,包括米埔、沙螺洞及鹿頸等推行新自然保育政策,至今未有項目獲批。報告列出另一行動,表示政府會探求嶄新方法,以促進高生態價值鄉郊地點的保育。 環保署助理署長區偉光表示,不排除以鄉郊基金形式,透過與社區合作,促進當地保育。據了解,政府認為公私營合作計劃至今進展有限,近年荔枝窩就仿效英國做法,由私人公司注資鄉郊基金模式運作,亦可以達到保育目的,可探討在12個具高度生態價值的地點試行。 設跨部門小組 政策考慮生物多樣 政府已成立跨部門小組,協調各部門在內部工作引入生物多樣的考慮。另外政府已為首3年推展項目預留1.5億元,供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撥款資助生物多樣研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