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考試前夕,大家除了「臨急抱佛腳」,可曾想過到廟宇向神明祈求好成績?其實廟宇不一定跟宗教有關,也包含了民間祈福的習俗,亦有專為某種職業的「行業神」而設的廟宇及節慶活動。此神不同彼神,「神」也可以是各行業祖師的尊稱。11月上旬,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舉辦魯班先師廟導賞團,參加者更包括魯班的「後輩」——木工及建築師。敬拜神明不一定只有迷信,當中更可看出尊師重道的精神。
■知多點
「百匠之師」魯班
魯班是春秋戰國時期的魯國人,原名公輸般,因其國名被後人稱為魯班或魯般。他是巧手工匠,技藝高超,也是工具發明家,後世很多工具、建築的發明都歸功於他。魯師被譽為「百匠之師」,是因為崇拜他的行業不止三行(木工、油漆、泥水),還包括木雕業、玉器業、鐘表業,甚至糖業等。魯班的家人也有被奉為行業神者,如他的妻子雲氏是傘業保護神。
■魯班誕拜祖師
三行休業派「師傅飯」
拜師學藝在現今社會似乎買少見少,學校的老師不用「拜」,上課前起立敬禮便可;想投身建築業界,可選擇到建造業議會上課。負責管理魯班廟的廣悅堂主席勞鑑表示,他當年拜師學藝,也無特別儀式。魯班誕至今仍在,然而慶祝儀式已今不如昔。以往魯班誕的祝誕活動包括三行同業休業一天、到廟拜祭、派發俗稱「師傅飯」的飯菜給街坊,期望孩子能像魯班般多才多藝,現時已簡化為派發餐券,沒有早年的鋪張慶祝。
拜師歸拜師,何以要設廟供奉?興建廟宇所費不菲,香港很多廟宇都由商人捐助興建。據《中西區風物志》,魯班先師廟建於1884年,廟內石碑記載,合資捐建者超過1100多人,主要是當時的三行同業,每人捐助數目不必多,也會記載於石碑上,「甚至是一角幾毫都有的」,勞鑑說。三行同業稱為「魯班子弟」,供奉同一祖師。祖師二字,「祖」字與祖先崇拜有關,「師」字則表尊師重道的精神。
■尊師重道:
崇敬師表 傳承師道
勞鑑向參加者講解廟中一塊石碑時指出,設廟供奉魯班與對師傅的敬意有關。廟中有石碑刻有〈倡建魯班先師廟碑記〉:「竊以學有淵源,後人當思報本……茲我行香海刱建北城侯魯班先師廟宇,以盡崇報德功,飲水思源之議」,後廟宇數度重修,皆誌紀於石,故廟內有數執石碑。所謂崇德報功,與儒家祖先崇拜的精神有關。以往人們所拜之師,會尊稱為「師傅」,又叫作「師父」,師父之妻稱為「師母」,同門間互稱「師兄」、「師弟」,都是家族的稱謂,可見「家」對師徒制的影響。受儒家思想影響,不論是教授知識的塾師,還是各行各業的師傅,地位都很高。廟內有寫上「師表萬世」及「萬世流芳」的牌匾。所謂尊師重道,除了表示態度上的崇敬,也代表要學習師「道」,即其人生態度、言行及技藝等,學習以外,還需「傳道」,故要建廟隆重其事。
■壁畫裝飾繁富
映襯「百匠之師」
供奉工匠祖師的地方,卻不見木工器具,也不見規矩繩墨,只見大量壁畫、泥塑及木雕。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高級導師徐麗莎指出,「廟宇內的裝飾未必與供奉對象有直接關係」。廟內壁畫主題多樣化,單是門牆外的就有《夜遊赤壁圖》、《關帝聖明經》、《成語考》等,充滿學術色彩,另有《引福圖》、《學琴圖》等,亦見勸學及吉祥意味。她認為,廟內「極盡裝飾之能事」,原因之一或是吸引人們參拜,因廟建山上,如格局吸引或可吸引人流。相傳魯班是「跨行業」的發明家,發明了鋸子、雲梯、曲尺等不同器具,魯班廟裝飾繁富,亦反映「百匠之師」的特質。
■小知識
行業之神
想祈求學業進步,你可能會到文武廟或孔廟,望文昌帝君和孔子保佑你。原來各行業也有自己的「神」,作為崇敬對象。如「科神」是指胥吏神,即現今秘書、文職人員的神明。梨園子弟是戲班子弟的舊稱,即今天的演藝界,供奉的是「梨園神」。甚至乞丐也有其「祖師」或保護神,最著名的是曾當乞丐的明太祖朱元璋。
■入廟一定拜神?
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第一中學的中五生在老師徐振邦邀請下,早前到華人廟宇委員會主辦「香港廟宇文化節」當義工。徐振邦指出,學生即使家埵釩纀垓葴D,對箇中儀式、文化認識亦不深。他表示中國人建廟拜「神」未必與宗教有關,而是習俗,是「孝」的儀式。西方宗教進入中國後,這些習俗才歸類為宗教活動,兩者本來沒有太大關係。
◆馮灝:「只知道進廟宇要拜神、上香,對其他儀式一概不曉。參與『文昌開筆禮』活動時,聽說摸芹會勤勤力力,摸b則會聰聰明明!活動中最喜歡的是試穿古裝的攤位。」
◆鄭柳浩:「廟宇文化節中有個攤位把傳統花色畫在手、臉上,十分有趣,與我本來想像老套、沉悶的廟宇文化不同。最吸引之處是在『祈福閣』寫願望,我期望文憑試能考獲5**!」
◆王柏亮:「今年曾參與『文昌開筆禮』活動,是學生祈求考試、讀書順利的祈福儀式。最喜歡的是試穿古裝的攤位。」
◆張凱茵:「我們在『文昌開筆禮』摸b、摸芹菜,更可摸文昌筆,十分有趣。文化節有以樂高積木拼砌的廟宇模型,感覺新潮!」
文:鄒靖儀、譚舒雅
圖:鄒靖儀、譚舒雅、資料圖片
部分資料來源:《中西區風物志》、《福祿壽喜──閒話中國祈福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