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橋收地參考東北 擬准業主原址換地 議員憂官商勾結
【明報專訊】政府計劃於總面積達714公頃的洪水橋新發展區,發展新一代新市鎮,但用作發展的地皮逾七成屬私人土地,政府一直未落實以何種模式收回土地發展。發展局昨在立法會上表示,會參考新界東北的「加強版新市鎮發展模式」發展洪水橋,即容許該區私人土地業主「原址換地」。有立法會議員認為,此舉只會令公眾質疑官商勾結。
洪水橋新發展區經過3階段公眾諮詢後,政府今年9月提交經修訂的建議發展大綱圖,計劃在洪水橋新發展區內興建約6.1萬個住宅單位,公私營單位比例約各佔一半,料整個新發展區容納約21.8萬人。
不過,政府早前曾披露區內用作發展的地皮逾七成均屬於私人土地。發展局早前諮詢公眾時,曾有不少意見反對政府計劃以新界東北採用的「加強版新市鎮發展模式」發展洪水橋,認為此舉儼如向發展商及財團傾斜,住戶及農戶最終只能獲得小額賠償。
發展局:正研究 稍後再公布
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昨討論洪水橋新發展區計劃,發展局長陳茂波重申,政府會採用「新市鎮發展模式」,釋放土地作高密度發展,重申會善用土地,釋放棕地潛力及改善鄉郊環境為目標。
民主黨胡志偉關注,「新市鎮發展模式」是否等於引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回區內私人土地以作發展。發展局副秘書長陳松青回應稱,當局在上一輪公眾諮詢時,提出會參考新界東北新發展區沿用的「加強版新市鎮發展模式」,但強調當局仍在研究具體內容,稍後再作公布。
官員說法與文件不符 被指誤導
胡志偉批評,政府在文件及立法會上的說法是「寫一套,做另一套」,質疑政府有誤導立法會之嫌。
他認為,洪水橋涉及的棕地多,若政府容許私人業主申請「原址換地」發展,只會令公眾質疑是官商勾結,等於協助發展商兌現土地價值,變成新界東北發展的翻版,最終令發展寸步難行。他促請政府撥亂反正,改用傳統的「新市鎮發展模式」作發展。
質疑西鐵超負荷 難納新人口
熱血公民議員鄭松泰指出,現時港鐵西鐵線載客率已超過100%,基於信號系統的限制,西鐵線已不能夠在繁忙時段內增加班次,憂慮洪水橋發展後,新增人口會為西鐵線帶來嚴重負荷。
土木工程拓展署新界西拓展處長廖振新回應稱,西鐵線今年開始逐漸由7卡車變為8卡車,待未來港鐵興建沙中線後組成「東西走廊」,屆時可較現時增加約六成載客量,相信可應付新增人口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