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萬網店列失信黑名單
發改委雙11前發預警
【明報專訊】 交易額號稱上萬億元起計的「雙十一」網絡促銷節臨近,中國國家發改委26日召開記者會,高調發出「警告」,直指內地電子商務存在不少侵害消費者權益的問題,包括虛假交易、刷單炒信(炒作信用)、惡意差評等違規行為。發改委同時公布「失信企業」黑名單,近兩萬間企業被列入懲戒對象,要求向電商在今年「雙十一」留意有關問題。
發改委指出,去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額超過20萬億元,近3.9萬億元人民幣屬網絡零售,認為電子商務已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預測中國電子商務每年將增長15%,到2020年會達至43萬億元;同時電子商務帶來不少風險,包括商品表裏不一、個人私隱資訊外洩、商家透過製造虛假交易以提升排名及銷量等,損害消費者權益和電子商務的健康發展。
為迎接即將來臨的「雙十一」網購高峰,發改委特意公布近兩萬間「失信企業」黑名單,包括逾2000家被吊銷的企業,並在網絡作出公示,以便消費者識別。
發改委又向商家及消費者提出20項建議,如要求服務單位進行實名登記、各大網站要在「雙十一」前聯手消除製造虛假交易商戶等,同時提醒消費者要避免在網店綁定自己的銀行卡號,以免個人資料外洩。
內地網購熱潮近年「勢不可擋」,不少人在網購商品時,都會參考網店的信用等級或消費者對商戶的評價,有商家為推高人氣,刻意利用大量網絡虛擬交易炒作信用,目前已呈現職業化、專業化的炒信組織,規模愈來愈大。今年稍早就有22萬個賣家涉刷單炒信,被淘寶處以「降權」處罰、6000多個賣家被封店。
有見及此,發改委今日在發布會上特意安排阿里巴巴、騰訊等11家電商代表,共同簽訂反炒信訊息共享協議,以防止網店刷單炒信欺騙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