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院不自營私院供科研教學 港大設平台連繫4醫院
【明報專訊】香港大學醫學院的臨H及科研發展會逐步遍及4間醫院,當中包括兩間私家醫院。執掌港大醫學院3年的院長梁卓偉正計劃承先啟後,參照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和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的模式,作「院系一家」發展。面對醫學院過去連串帳目醜聞,梁卓偉承認醫學院過去有「好大教訓」,因此要設管理平台,為各院人事及臨H風險質素做好把關,不容許教資會資助作交叉補貼。
明報記者 梁杏怡 冼韻姬
4醫院﹕瑪麗 港大深圳 養和 港怡
邁向130周年的港大醫學院一直以瑪麗醫院為「旗艦」,院長梁卓偉接受訪問時說,本港醫療涉公私營系統,除了本地病人,亦有內地病人,若只在公立的瑪麗醫院培訓,不夠全面,現除了在養和醫院有培訓,近期開始有學生北上港大深圳醫院學習,港怡醫院明年亦投入服務,待其臨H服務站穩陣腳,亦會派人到該院,預期日後每名學生也能到公私營醫院及內地醫院學習。
梁卓偉認為,面對4間合作醫院,要設新平台「香港大學醫療系統」整合各院管理,令各院人事編制、臨H風險管理一致,並由醫管局九龍東醫院聯網前總監雷操奭(音式)出任該系統的臨H總監。他強調,各院人事管理及風險管理把關十分嚴謹,如港深醫院須有香港教授在場才可開實驗室,並要依從港大標準,而教職員無論在哪間醫院服務,待遇及升遷機制均是平等;為免影響服務質素,港大教授雖「一人戴兩帽」,但不會同時在3間醫院服務,「人力資源配對我們要看得好緊」。
港大醫學院曾發生連串挪用公款醜聞,前院長林兆鑫在2009年因涉侵吞捐款及欺詐私家症病人費用被判入獄,外科學系前系主任黃健靈在2012年因挪用公款及偽造帳目逃稅等被判社會服務令。梁卓偉說在各方面也要認清過去責任,「港大在過去一段日子受過好大的教訓,我們在這方面特別清楚,要做得好」;他舉例,由教資會撥款所聘的教授,規定最少55%時間在公院服務,若要在私營的港怡醫院工作,在外執業時間不可超過20%,餘下時間便要做教學科研,教資會的資助絕不容許交叉補貼(cross-subsidy),因此要嚴謹把關。
嚴管資助運用 免重蹈帳目醜聞
縱觀全球,醫學院分為兩大發展模式,其一是美國杜克大學及埃默里大學等自行營辦醫院,香港中文大學正循此方向發展,自設私家醫院;另一模式則是哈佛大學及UCL等,只與醫院合作提供服務,不參與營運。梁卓偉稱,港大選擇後者的模式,與醫院沒從屬關係,只發展科研教學,他說醫學院醫生及教授擅長的是臨H管治,營運醫院的「燈油火蠟、洗H單、伙食」等卻非專長,亦無意視為生意,好比哈佛醫學院與10多間私立醫院合作,當中不乏上市財團背景,「但沒有一間是自己的」。梁卓偉形容,若不朝「院系一家」發展,「在新世界中不夠別人跑」,因全球也在發展新模式,「你站在此也會被人推茖哄A好比你坐地鐵,不是要坐下班車的問題,而是你入不到去」。
不停申海外研究經費 感港府投放不足
梁卓偉稱,過去數年醫學院的捐款不跌反升,但仍要不停申請海外研究經費,「有少少不好意思,香港是那麼有錢的地方,為何我們要去海外機構問人拿錢?」他以英格蘭為例,今年暑假衛生部剛從國民保健署(NHS)的財政預算撥8億英鎊,供未來5年生物醫學研究發展。反觀香港,「 RGC(研究資助局)10多年來都沒有加過(經費),但有通脹的,無加即是至少減了」,如今政府致力發展創科,他亦期望資源能多點投放於醫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