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牀病人直立 重複走路動作 「太空漫步」治療 中風康復更快

[2016.09.12] 發表
沙田醫院一級物理治療師陳暉立(右二)指出,混合性機械下肢訓練能輔助病人像「太空漫步」般走路,以加快恢復病人下肢的能力。旁為沙田醫院部門經理(物理治療)黎偉健(左一)和內科及老人科部門主管許鷗思醫生(右三)。(楊柏賢攝)

【明報專訊】中風是香港第4號殺手,沙田醫院自2014年引入混合性機械下肢訓練,輔助病人像「太空漫步」般重複走路的動作,已幫助逾50名中風病人恢復下肢能力。院方研究發現使用該機械可縮短康復時間,有中風病人使用該儀器逾月,便由只能臥牀復康至能緊步扶行。

傳統的中風復康物理治療均以人手訓練,物理治療師一般需用較多體力,惟嚴重中風病人接受長時間訓練後,亦未必能達到理想的康復成效。沙田醫院於2014年引入混合性機械下肢訓練,該儀器先讓只能卧牀的病人直立,再輔助病人像「太空漫步」般重複走路的動作。

增血液循環 刺激神經記憶

沙田醫院一級物理治療師陳暉立指出,該儀器除了幫助中風病人增強血液循環,亦因模擬平日行路的姿態,刺激腦部對下肢神經的記憶,於物理治療師較少體力輔助下,可加快恢復病人下肢的活動能力。

院方近日就該儀器做研究,抽取18名中風病人接受10次連續混合性機械下肢訓練,並與年齡及中風位置相近但接受傳統復康物理治療的病人對照,發現使用儀器接受訓練的病人,下肢的髖關節和膝關節有明顯進步,只能臥牀的病人本需要14天才會坐立,機械訓練能縮減至8天,而只能坐立的病人本需12天才學會緊步扶行,機械輔助下只需8天。

坐立快6天 步行快4天

今年5月,右腦中風令左邊身癱瘓的61歲梁太稱,「醫生本來說只能救我的性命,而救不了我的活動能力」,因為不能走路,她已打定輸數將要和社區隔絕。

今年6月,她開始接受混合性機械下肢訓練,完成第4次訓練後,下肢漸變得有力,由本身只能卧牀,「竟可以在牀上輕而易舉地提腿,令我回復很多信心」,接受訓練至今,她已可緊步扶行10至15分鐘,「希望可以自己企起身,可以去飲茶、買餸和煮飯」。

陳暉立指院方使用該儀器至今,已有逾50名病人受惠,該儀器需要病人配合才可適當地使用,因此昏迷或未能跟指令活動的病人並不適用。

更多港聞
【明報專訊】澳門政府日前指出本港生產的恆香雙黃白蓮蓉月餅,含致癌物黃曲霉毒素超標,事件揭示本港有關標準較澳門寬鬆。食物及衛生局長高永文昨表示... 詳情
【明報專訊】全球正面對人口老化挑戰,英國近年亦出現醫生退休潮,有英國護理專家來港分享當地推行執業護士制度,獲認可的護士可參與看症及配藥,從而... 詳情
【明報專訊】港鐵一輛前往羅湖的列車昨中午駕駛期間被發現車底冒煙,停在沙田站,車長立即疏散車上約800名乘客,事件中無人受傷。港鐵發言人表示,... 詳情
尊子漫畫
【明報專訊】(請看附圖) 詳情
新丁議員點歌愛懷舊
【明報專訊】噚日播出嘅港台節目《2016立法會選舉——議會新力量》,搵咗6個新丁議員分享工作大計同當選感受,新丁們仲點歌送畀聽眾(見表)。雖...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6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