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中生菜」
氣耕法在大溫
「我們想要在不使用泥土、打破產季限制和循環利用水資源的情況下,用『空氣』在都市裏種出足夠本地人食用的蔬菜。」
Shaun指着廠內層層疊起三層樓高的蔬菜盤笑說,他們可是大溫首間大型商業氣耕農場!
空氣種菜,聽起來可是天方夜譚,但現在在大溫可是能夠吃到空氣種出來的生菜。
氣耕(Aeroponics),指的是不使用土壤或任何介質栽培植物的耕作方式,植物通常透過空氣和水霧環境生長;這與使用水或液體營養液的水耕法(根部泡在液體中)並不相同。
走入氣耕農場Harvest Urban Farms,三層高的長排架子上滿滿是一顆顆個頭飽滿的生菜,菜盤上頭則是散着熱氣、顏色粉紫的日光燈,帶着一絲科幻的氣息……
創辦人兼市場經理Shaun Juncal將種滿蔬菜的菜盤掀開,指出植物底下的氣根解釋,這裏所有蔬菜都從種子開始種植,就在「空氣」中(生長盤)生長,養分全靠底下噴頭噴出來的細緻水霧;在蔬菜盤的上頭則是一整排的日照燈,呈現紫紅色的光帶着熱度照射在植物上。
「這種日照燈模擬天然日照,我們會依照植物特性在光中加入藍色或紅色偏光來幫助蔬菜生長。」他解釋。
無泥無蟲
每一層蔬菜盤底下設有給水箱,內有霧氣噴頭,上面則設日光燈照,這樣的設計共三層,Shaun說,考慮到人工採收的安全性,所以有限制高度,要不然像這樣的「垂直農業」(Vertical Farm)其實可以繼續往上發展!
他表示,氣耕法的優點包括:不受季節限制、省水資源、沒有蟲害(室內不需灑農藥)、不需泥土也沒有土地限制、無土地休耕期;但另一方面,能種植的作物有限,無法種出如玉米、果樹等大型作物會是缺點之一,養殖上也需要更縝密的水利系統。
「免掉了傳統農耕的缺點,氣耕所面對的挑戰是複雜的水利系統,為了減少水資源的浪費,又要確保植物根部能完整吸收水分,我們打造了一套給水系統,定時朝根部噴灑水霧,並回收多餘的水再利用;在這套系統之下,與傳統農業相比,省掉近百分之四十的用水量。」
他補充,因為沒有泥土,噴灑出來的水霧也要加入養分,噴頭的水孔極細,以細緻的霧氣噴撒根部,讓植物能夠盡量吸收。
增加糧食
成立四年Harvest Urban Farms坐落在溫東的士達孔拿區(Strathcona)眾多廠房之間,一直到今年年初才在技術成熟下收成了第一批蔬菜;這樣無泥的農耕方式,正是目前國際太空站想發展的農耕方式。
原先在科技產業的美國人Shaun,在合伙人Aaron Ferguson和Michael Berruti的介紹下接觸到氣耕農業,他表示,氣耕法在日本、新加坡等亞洲國家十分盛行,但在擁有廣闊土地的北美並非常見的農耕方式,因為本地並無缺乏土地資源的問題,但更多的是氣候限制,如此之下,許多農產品需要仰賴國外進口,產品長途運送將增加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也加重了成本,進出口的變動、氣候變化等、各國關稅等種種原因都將影響到農產品最後的價錢和新鮮度。
「我們並非提倡使用氣耕法來『取代』傳統農耕,而是將這種辦法納入目前不同種類的農耕方式,來為本地人提供更多糧食。」
目前Harvest Urban Farms的收成專門提供給本地餐廳、市場,Shaun希望將來有更多農家加入氣耕農業的行列,Harvest Urban Farms也開放農場供民眾參觀,有興趣可上harvesturbanfarms.com網站查詢更多資訊。
文/圖:葉曉蓉 圖片:Harvest Urban Far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