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寨卡急增40宗 專家:港爆發風險暫不高
【明報專訊】新加坡昨公布當地寨卡個案急增40宗,至41宗,確診者全部在首名確診者居住的芽籠區工作或居住,當中7人仍留醫。有專家建議,如無必要,孕婦和計劃懷孕的女士不應前往新加坡,但相信即使兩地來往頻繁,本港爆發寨卡風險暫不高。
全部人與首確診者同區
新加坡前日公布首宗寨卡病毒感染個案,患者為47歲馬來西亞女病人,居於芽籠區阿裕尼彎(Aljunied Crescent)。當地衛生部昨再公布40宗確診個案,令寨卡個案增至41宗,新確診個案全部在芽籠區沈氏通道(Sims Drive)一帶居住或工作。
最新確診患者包括36名外籍建築工人及4名當地人,當中仍有7人留醫。當地衛生部預計將有更多確診個案,會繼續在社區尤其是確診者工作及居住地區做篩查及測試。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臨牀助理教授陳福和指出,新加坡氣溫較本港高,有主要傳播寨卡病毒感染的埃及伊蚊,本身亦是爆發由蚊傳播疾病如登革熱的高風險地區;相反,本港無埃及伊蚊,目前只有一宗外地傳入個案,事發後當局已立即在患者所到地方滅蚊,料出現本地個案風險細。他建議,如無必要,孕婦和計劃懷孕者不應前往新加坡。
港大下月起免費為從巴西回港的運動員及市民做寨卡病毒測試,陳福和說,會盡快聯絡由巴西返港運動員做寨卡病毒測試,以減低寨卡病毒在社區傳播的風險。
旅行社協會當然委員胡兆英稱,疾病及疫症無疑影響旅客到當地旅行意欲,但旅行團會否受疫情影響,最快要待周一才能確認。
衛生署稱,鑑於本港最近出現首宗外地傳入個案,香港正面對疾病從外地傳入的風險;署方正密切監察新加坡最新公布的41宗本地寨卡病毒感染個案,呼籲市民注意新加坡衛生部已公布個案的所在地區,外遊期間時刻採取防蚊措施和安全性行為,孕婦和計劃懷孕女士不應往受影響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