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求變求存
我們跟英國合作得很好,特別是在討論歐盟新規例方面。我們需與英國一同籌劃,當我們協商時,坐在談判桌上的影響力總比在房外(離開歐盟)大得多。
英國首相卡梅倫周三承諾若英國公投決定留歐,他將進一步推動歐盟改革,再就歐盟自由遷移這原則再跟歐盟各國領袖討論。自由遷移是歐盟核心原則,容許歐盟各國國民可自由在其他歐盟國居住及工作。
卡梅倫今年2月已跟歐盟達成一協議,限制歐盟國民領取福利。 對於卡梅倫建議,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明言不會再作讓步。
評論﹕英脫歐不成更禍歐
著名政評人伯舒迪斯基(Leonid Bershidsky)在《華盛頓郵報》撰文指出,英國脫歐不成,反而可能為歐洲帶來更大的危機。他解釋,要令歐盟變得更有效率和更有能力解決問題,難免要各成員國進一步放棄自身國家主權。可是即使英國決定留歐,支持脫歐的選民也不可能會即時改變心意,只會迫使英國政府不再支持任何可能加強歐盟的事,而其他國家顧慮到疑歐政黨的政治實力漸長,亦難以再力撐新的歐盟整合改革。
伯氏直言,這情况下,歐盟官員只會進一步深陷運作不力的指控泥淖,歐洲右翼政客則可乾脆認定歐盟無用。
歐洲領袖改口風認需改革
歐洲領袖近期開始改變口風,承認歐盟改革已是當務之急。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周一說:「無論結果如何,我們也必須小心謹慎審視歐盟的未來。我們如果無視英國公投的警號就是愚蠢。」法國總統奧朗德前日宣布,公投後不論結果都往前往柏林,與德國總理默克爾商討如何重啟歐洲整合大計。
卡梅倫2月與歐盟各國達成的協議,本身就是要求歐盟改變的第一步,舉例說,協議提到英國可豁免加入「更緊密聯盟」,便是對歐盟多年來整合大計的正面挑戰。
部分評論認為,今次公投不論成敗,也會造就未來的歐盟條約將換上雙層架構,核心國家將進一步加強整合,邊緣國家則相對疏離,只肯揀擇部分對自己有利的條約條款來履行,有機會令歐盟運作變得難以為繼。
未來條約難避「雙層架構」
圖斯克上月底承認:「我們(歐盟領袖和高層)沉醉於即時和全面整合的構想,我們未能發現到一般歐洲公民並未共享我們的歐洲熱情。」
即使是相對富裕的西歐和北歐國家,也對自己變相分擔窮國財政責任,以及承受移民和難民湧入的情况感到強烈不滿。皮尤研究中心本月公布的調查顯示,對歐盟的不滿意度比得上甚至超過英國(48%)的國家不少,荷蘭(46%)、德國(48%)、西班牙(49%)和法國(61%)都是例子。英國若脫歐,這些國家會否「有樣學樣」是一大風險。
歐盟改革勢在必行,似乎少有異議,可是真正要踏出那一步,卻殊不容易。
著有歐盟公民身分相關著作的劍橋大學講師比克頓(Chris Bickerton)稱:「有一股情緒認為歐洲必須改革圖存,可是如果你深入實行細節,就會迅速面對那些困難。」即使是身為歐盟領袖的法國和德國也不容易合作得成,據報兩國曾討論一項歐洲在英國公投後前景的聯合方案,可是有匿名歐元區高級官員直言,兩國即使在歐元區整合上也不咬弦,「嘗試在經濟議題上迅速同意任何事情,都會是非常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