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長者常感氣促胸痛,或因主動脈心瓣退化所致,本港近年引入導管主動脈心瓣置換手術(TAVI),經大腿血管把人工心瓣置入心臟,惟血管功能較弱的高風險病人未必受惠;瑪麗醫院過去兩年引進新技術,可直接經心尖開洞穿入心臟置換人工心瓣,或於主動脈經導管置入心瓣,令定位更準確。該院至今已替8名高風險病人完成手術,有「四代同堂」的八旬翁力排兒孫反對接受心尖穿入手術,如今康復順利,計劃出院打太極。 新法避血管 易掌握位置 瑪麗醫院心臟內科副顧問醫生林祥智稱,該院在2012年引入TAVI手術,舊有方式是在大腿附近的股動脈位置開微創造口,用導管置入主動脈人工心瓣,惟股動脈與主動脈心瓣位置距離遠,放心瓣時像「釣魚杆」,難準確定位。該院兩年前改良做法,把導管經心尖插入心臟置放人工心瓣,即毋須通過任何血管,此方式所需導管較短,易掌握心瓣定位,動脈狹小或鈣化而不能做動脈手術的病人也能受惠;另一做法是直接從主動脈置入導管,省卻先通過股動脈的步驟。 林稱,已完成5宗心尖手術和3宗主動脈手術,並無年齡限制。但他指新方式仍有風險,從心尖穿插心臟或會出血,而主動脈手術若有鈣化則易致中風,故為病人評估時仍優先考慮股動脈手術。 歐美認證 「瓣中瓣」更穩固 團隊表示兩項新技術在歐美已獲認證,歐美已完成近10萬宗TAVI手術,約七成屬股動脈手術;瑪麗現約有4名醫生可操刀。 另外,該院去年底引入第三代人工心瓣,直徑較以往細34%,並在底端加「裙腳」增黏貼力,置入心瓣後更穩固。林祥智稱傳統開刀手術需取走原有心瓣,病人未必能承擔第二次換心瓣,但TAVI可置入「瓣中瓣」,因舊心瓣鈣化後會變硬,變相可穩固新置入的人工心瓣。 伯伯力排兒孫眾議 期待再耍太極 81歲的鍾伯在14年前曾因主動脈心瓣狹窄而接受傳統開刀的心瓣替換手術,此後他積極運動,更養成打太極習慣,數月前發現打拳時有氣促,「去飲茶行幾步都呼吸困難」,後來證實人工心瓣退化,遂決定接受TAVI。鍾伯因腿部及腹部血管鈣化,只能經心尖開洞,他說自己「四代同堂」,兒孫擔心他年紀太大風險高,均反對他做手術,惟他力排眾議,最終手術順利,休息一周後昨出院,盼盡早打太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