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卑詩大學(UBC)亞洲研究學系去年9月開辦的廣東話課程,至今已有60名學生入讀,大學更為該課程展開試驗計劃,利用超聲波科技讓學生可以觀察發音時的舌頭活動,幫助糾正讀音。校方亦邀請多位來自香港和廣東省的大學生與本地學生體驗新科技,互相交流。
卑大研究利用超聲波進行語言教學的計劃已經有3年的時間,在數星期前首次套用在廣東話上,研究人員採用一般用作胎兒檢查的超聲波儀器,把發音時的舌頭活動拍攝下來,作為學生學習讀音時的參考。
試驗計劃成員之一的碧絲(Heather Bliss)表示,部分廣東話單字的尾音並不明顯,單憑口述學生未必能夠意會,但是透過超聲波影像學生便可以清楚看到舌頭的運用,令發音更加準確。但是她說,超聲波影像不能顯示嘴唇的動作和聲調,承認是比較不足的地方。
碧絲表示他們更利用這個方法,建立網上廣東話發音字庫,學生可以上網查看每個單字的超聲波影像,方便學習。碧絲說,不少族裔都向她們表示對這種新穎的教學方式感興趣,更有原住民表示希望藉此保留他們的語言文化。
研究人員昨日向卑大的廣東話課程學生展示超聲波教材,並邀請多位來自香港和廣東省大學交流生一同參與,示範正確讀音。其中一位本地學生未能正確讀出廣東話「六」的發音,觀察超聲波影像後,得知讀出「六」的尾音時,舌頭要向後推,經多次嘗試後該學生的發音有明顯改進。
卑大語言學系主任Bryan Gick表示,廣東話是一種困難的語言,希望學生透過新技術,不但聽到還能「看到」發音。他又強調廣東話的重要性,指雖然粵語在華人社區十分常見,但是卻只有少數地方教授廣東話。他又說,知道粵語傳承正受到壓力,在某些地方已經不再鼓勵說廣東話,認為若廣東話要繼續發展下去,便要依靠中國以外的粵語人士,因此學習和教授廣東話,具有社會學上的意義。
就讀香港中文大學二年級的Felix和Bethany,參加了該校為期一個月的交流活動,到卑大就讀華人移居加拿大的歷史課程和學習英語,並在課餘時間參加卑大廣東話課程,與本地生交流。他們指對於有這麼多人選修廣東話感到十分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