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警告,多種農作物應對極端氣候時會產生毒素,人類和家畜食用這些農作物後可能出現健康問題。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的最新報告指出,小麥和玉米等農作物,在抵禦極端氣候時會產生更多潛在毒素。據聯合國環境大會的報告,人類和動物長期食用這些有毒化合物,身體可能會受影響。
UNEP預警與評估部門首席科學家麥克格萊德(Jacqueline McGlade)說:「農作物應對乾旱狀况時溫度會升高,就像人類遭遇壓力時體溫會升高一樣。」報告舉例說,在正常情况下,植物會把吸收來的硝酸鹽轉化為胺基酸和蛋白質,長期乾旱會減緩或阻止這種轉換過程,導致硝酸鹽在植物內部累積。
報告指出,人類飲食若含太多硝酸鹽,紅血球在體內輸氧的能力可能受到干擾。報告稱,承受壓力時,可能累積太多硝酸鹽的農作物包括玉米、小麥、大麥、大豆、小米和高粱。
另外,一些農作物經歷乾旱,接着遇到突如其來的大量降雨後,生長速度會加快,以致氰化氫積聚。
麥克格萊德稱,氰化氫是化學武器原料,會干擾人體內氧氣流動,即使是短期接觸,都可能傷害人體。木薯、亞麻、玉米和高粱對氰化氫最無力招架。
極端降雨致木薯毒死兩童
硝酸鹽和氰化氫毒害人體,2013年肯尼亞和2005年菲律賓都曾有案例。其中肯尼亞沿岸城市基利菲(Kilifi)當年在極端降雨後,木薯的氰化氫含量激增,兩名兒童吃後死亡。
(路透社/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