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岳表示,由於每年登頂珠峰的時間段非常短暫,適合登頂的好天氣就那麼三四天,幾乎所有的登山者都在這幾天向山頂衝刺,風險非常大。「如果上面的人不熟悉怎麼操作繩索和釘鞋,那下面的人就危險了,常出現滑墜,極有可能一條安全繩上的人全部墜入冰窟死掉。」王林岳在2008年5月登頂珠峰時,團隊就有3人喪命,其中包括兩名夏爾巴響導。當時,他也踩到了一條冰縫,整個人被卡在那裏。根據之前培訓的經驗,他趕緊躺下,增大身體與冰面接觸面積,沿着冰裂縫垂直的方向滾動。後來,一名夏爾巴響導看到了他,伸出冰鎬,拉了他一把。撿回一條命,王林岳癱坐在冰上,過了好久才回過神來。
王林岳說,有錢人,把登珠峰的難度最小化,小到就像走上坡路,一切都由夏爾巴人安排:謀劃路線、準備營地、背負輜重,拴好繩索、搭建梯子,帳篷裏甚至還要鋪奢華地毯、裝上電視,請來知名廚子、大牌攝影師,把攀登珠峰,變成一場華麗的「個人秀」。在登山過程中也不惜代價,一件鵝絨登山服要1萬元,一對登山靴也要1萬元。在登山過程中要用氧氣,還得另外花錢,7000米以上每瓶氧氣要6000元,攀登到8000米以上,每瓶氧氣要1萬元。「在8000米處吸氧,能讓身體血液加快輸送到大腦,會感覺像在7000米處,給不起錢的,就只好硬撐着。」
盧超也有同感。有一次,盧超在登珠峰時發現,某老闆為了登頂珠峰請十幾個響導幫助他登山,花了一百多萬元,光是給獎金就給了十多萬元。
「這已經違背了登山的本意,那裏成了富人的俱樂部。」盧超說,攀登世界第一高峰能滿足登山人的虛榮心,但登珠峰不應該是大款才玩得起的遊戲。
「珠峰的商業化太嚴重了,現在一些高山響導關注的是小費給了多少,他們會將不同團隊的客人所給的小費拿來比較。」幾年前,盧超攀登珠峰,遇到國內外的團隊,大家都會打招呼,互相擁抱。但是現在這種情況很少出現,因為,登山響導不允許團隊之間接觸,他們可能會在聊天中透露商業秘密,比如,登山費用、小費標準等。「現在大家都比較冷漠,互相幾乎沒有交流,就是你登你的,我登我的。如果你在山上掉進冰窟,除了你的響導,沒有人會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