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西版(溫哥華) - Ming Pao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圖片
聖貞德中學通識科教師唐金輝
放大
 

其他新聞
世界公民﹕香港離「極端氣候」還遠嗎?
看圖識事﹕女性乳癌新症增加
生活看通識﹕台灣向左走 向右走?
當年今日﹕China pledges support for North Vietnam
放眼世界﹕在丹麥不做「低頭族」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教師導讀

【明報專訊】聖貞德中學通識科教師唐金輝本身是樂迷,家中有數千隻唱片,「我想九成是廣東歌大碟」。他說這次隨意找班上5名學生分享,發現大家和他一樣,就算有聽其他地區的歌曲,但自然地會播放存於手機中的廣東歌來聽,這點與我們時常聽到的「無人聽廣東歌」之說不同,唐sir認為「廣東歌始終是本土生活的代表」。

從通識科的角度,唐sir認為與「廣東歌」相關的討論可涉及以下方面﹕

1. 本土意識和身分認同

正如部分同學所言,廣東歌可「代表自己」,除因粵語/廣東話是我們日常生活慣用語言而有親切感,同學也能從不同的歌詞中找到共鳴,因為有的歌詞與我們生活有關,當中又可涉及「集體回憶」。

2. 文化全球化

網絡科技的進步造就今日「找歌聽」容易(不同地區也能找到)、成本低,不僅數量多且流通快,2012年一夜竄紅的《江南Style》和其MV中的「騎馬舞」紅遍各地,可謂典型例子。

全球化帶來文化交流,而外來文化,尤其是強勢的外來文化對本土文化會造成不同程度的衝擊。例如今日香港乃至內地樂壇,部分歌手和樂隊從表演方式到形象包裝,都模仿K-Pop的模式,正如同學所提及的MK-Pop(泛指曲風仿韓流的粵語音樂)。

3. 經濟發展與城市地位

流行文化的輸出/輸入(軟實力)涉及一地之社會經濟發展,正如近年的「韓流」、「K-Pop」,與當地政府大力支持娛樂文化發展不無關係。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粵語流行曲(Cantopop)不能說紅遍亞洲,但肯定算紅遍華南地區。今日香港歌手的部分歌曲除有廣東話版,也會推出國語版,因為要打入內地市場──要唱國語歌才能在大中華區「搵到食」。這現象背後反映「廣東歌」被邊緣化,也反映今日香港的經濟實力不及內地,歌手要照顧內地市場而轉唱國語歌。音樂產業始終需要成本,商業化下歌手要在堅持夢想與生計之間取平衡,也非易事,這又可能反過來影響整個產業的發展。

 
 
今日相關新聞
通識講場﹕廣東歌is dying?
教師導讀
[顯示全部題目]



引用明報

引用明報(加拿大)內容收費準則:(包括:報章,各類附刊,數碼及任何名下之內容)

文字:每100字(含標點符號) 30元
特別內容如獨家新聞,名家約稿等另按情況收費

圖片:每張50元
獨家,合成圖片,圖樣設計另議。

凡未於收費表列明之項目而屬明報(加拿大)內容者,引用者請先行查詢收費。

舉報剽竊內容獎勵辦法:

凡舉報可能剽竊明報(加拿大)內容者,若有關舉報能成功令明報(加拿大)追討有關費用,在扣除追討費用後,舉報者可獲有關金額的15%作為酬勞。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