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石膏礦坍塌事故
大口徑鑽孔救援 創36天生命奇跡
【明報專訊】據中新社報道,山東平邑石膏礦坍塌事故中被困井下220米的4名礦工,29日深夜10時48分在事故發生36天後成功升井獲救,贏得現場救援人員一片歡呼,熱淚盈眶。這標誌着中國礦山救援史上首次通過大口徑鑽孔救援成功,也是世界第三個成功案例。
1月29日晚8時,在救援現場可見,來自醫療衛生、通信、消防、公安、武警各個部門的千餘名救援人員冒着零下6℃的嚴寒,集結在救援現場,做好了救援準備。晚8時40分,地面救援人員採用救援帶將升井使用的護膝、鋼盔等物品沿着大口徑救援孔慢慢向深處下放。晚9時06分,聽到救援人員兩聲哨響,起重機械開始一厘米一厘米非常緩慢地向上提拉救援繩。
不間斷給養及鼓勵安慰
晚9時21分,經過近15分鐘的提拉,被困地層220米深處36天後,山東平邑石膏礦4名被困礦工中第一名成功升井。當頭戴安全帽、口含哨子的第一名被困人員升井後,被抬上救護車,送往平邑縣人民醫院。現場救援人員歡呼聲響起,熱淚盈眶。截至29日晚10時48分,經過持續兩小時的救援,4名與地面取得聯繫的被困礦工全部成功升井。
在礦工們被困地下的36天中,山東剛剛經歷過40多年來最冷「世紀寒潮」。36天地面不間斷的救援,不間斷提供給養,不間斷通過通訊系統進行鼓勵和安慰,這4名被困礦工得以頑強堅持到勝利升井這一天,創造出生命的奇跡。
從2015年12月25日礦難發生當日起,媒體一直見證着這36個日夜的救援曲折過程。由於事故發生後救援現場的地質條件頻繁變化,導致井下多種救援方案相繼失效。為營救被困人員,救援隊採用了打孔救援方法,直到12月30日才通過2號救生孔與井下被困的4名礦工取得了聯繫。
井上救援結合井下自救
救援隊隨即圍繞被困人員相繼開鑽了3號、4號、5號三個大口徑救生孔。可是地質變化又使3號、4號救生孔相繼被迫放棄,僅餘5號救生孔在經過多次中斷後,終於在1月27日打到了預定的地下220米的預定位置,成為本次營救的「生命通道」。但由於5號救生孔與被困人員所在巷道並不相連,救援隊向被困人員輸送打鑽設備,採用井上救援和井下自救結合的方式,完成了這場牽動人心的跨年救援。
為了平穩井下人員的波動情緒,救援人員還拍攝了井上救援視頻存入手機,通過救生孔放到井下,讓被困者安心,並積極配合自救。井下被困人員也通過視頻同救援人員進行溝通。
本次救援中,國家有關部門、山東省領導多次前往救援現場指揮,中外專家、專業救援隊和武警、消防、公安、醫護、通信保障等系統共近千人參加了本次曲折的救援。
2015年12月25日早7時56分,平邑縣保太鎮的玉榮商貿有限公司石膏礦發生局部坍塌事故,當時共有29人正在作業,事故發生當天先後有11人先後獲救,1人確認遇難,17人被困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