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火鳳凰能成為不死鳥,必先浴火方能重生;要成功,要先學懂失敗。義工旅遊文化機構義遊(VolTra)的創辦人鄧緯榮(Bird),形容自己「所有衰炡ㄧg歷過、無乜浀A輸」,並以此自勉,學會坦然接受前半段人生的磨練。由畏首畏尾的「鴕鳥」,漸漸改變成敢於遨遊世界、不折不扣的「不死鳥」。
曾害怕與人相處 我是「鴕鳥榮」
31歲的Bird說他從前張口結舌,害怕與人相處;今日的他侃侃而談,能從容跟外國人交流。認識Bird的人都認為他好動、開朗,他也笑稱自己常常講至「眉飛色舞」。看似慣於與別人攀談的他,中學時期的花名卻是「鴕鳥榮」。「曾經試過有同學傳來一張紙寫荂y最不受歡迎同學選舉』,我發現自己竟然『榜上有名』,當時很在意,再加上家庭因素,self-esteem(自尊)很低。」Bird的母親患有精神病,妹妹大部分時間在保良局和兒童之家長大,父親在他中學時期過世。雖然他讀書成績不錯,不過就讀於第三組別(Band 3)學校,讀書成績好反而讓他成為異類,「同學不喜歡自己、喜歡的女生又拒絕我,當時真係collapse(崩潰)……對人沒有信心,更認為人是邪惡事物的根源」,酷愛生物的他當時希望當動物研究員,「不想再對住人」。
恩師鼓勵 學懂接受不幸
「幸好,生物科老師留意到我的情G,她不但在知識層面啟蒙了我,更在家庭、人生路給予我不同的指點,讓我知道教育家應該是這樣。」Bird尊稱這位生物老師為恩師,她曾鼓勵Bird:「毛蟲能變成蝴蝶,必須要經歷細胞分裂的階段。所有的東西要變成stem cells『重新打散』才能夠變成蝴蝶;如果這一刻你認為不是理想的自己,你應該思考怎樣才能成為『理想的自己』,讓它(不好的經歷)自然分裂、瓦解。」
她除用生物理論鼓勵他,更用「鳳凰涅槃」中火鳳凰成為不死鳥的故事開解他。Bird笑說,當時聽畢後發現自己的經歷也是「好事」,「雖然她的說話沒有改變我的處境,但讓我重新『解讀』自己的處境;讓不安變成『安於我的不安』」,再加上大量閱讀李天命、老子的書,Bird開始走出人生的死胡同,學懂接受自己的不幸。「始終人是組成地球的一部分,這是我們不能否認的事實,最光輝和最醜惡的事都在這媯o生,我們如何接受、如何自處是重要課題」,Bird其後更跟隨恩師的步伐成為生物科教師。
■相關概念
目標(goal)
世界公民(global citizenship)
同理心(empathy)
逆境智商(adversity quotient)
變成飛鳥 義遊世界
活躍於義工服務,Bird坦言某程度上源於個人經歷,也是一種「化解過去經歷」的自救方法。他對各式各樣的社會問題感受也很深:「我於1990年從內地來,環境一直都不好。幾個人住在單人單位,又受文化衝擊;殘疾我也知道,因我左眼受傷失去視力;貧窮議題、精神健康、非牟利機構如何運作我也非常清楚。」不過,Bird說,這些問題曾是他的負擔,克服後成為他今天工作的資源(resources),也因此讓他不自覺在義工服務非常投入。
事過境遷,當初揚言「不想對人」的鴕鳥來個大變身,變成到處演講、與世界各地的人合作,推廣世界公民的飛鳥。不過在過程中,他不免「碰釘」。如他一手成立的VolTra團隊,現時相處和氣融洽,當初則難免爭拗。Bird憶述VolTra成立初期已經有不少人報名,很快得到廣泛認同,讓只有20來歲的團隊變得心高氣傲,也開始迷失、對組織的發展漸有分歧,「最簡單的問題如:究竟誰要受薪、誰要辭去本來工作成為全職VolTra員工?為何我要犧牲而不是你?人工應該要多少?這些問題都很尷尬。」Bird說。
Bird形容初期的VolTra像大學上莊(參與校內組織)一般,有不少技術問題不懂,也沒處理,組織開始暴露問題,本由朋友組成的團隊,由意見不合漸漸變成意氣之爭,團隊之間失去信任。Bird歸咎大家「太年輕、不懂處理」,友誼面臨破裂,做事也失去效率。團隊後來有成員離去、有成員繼續留下,回首向來蕭瑟處,Bird難掩失落,但他認為這次經歷讓他們學到「團隊」的重要:「Power of trust(信任的力量)非常重要,(團隊)有信任,做很多事自然不需要花很多力氣、效率自然會高。但當你不相信其他人,你自然需要靠本子辦事,效率也因而會低。」
聯繫同道者 由下而上改變世界
對於「組織」,深受生物學影響的他如此理解:「Organization這個字很妙。字根是organ(有機體)。成功的組織應該是有生命的有機體,應該有自己的生命」;對於地球村,他理解成ecosystem(生態系統),「任何東西都有聯繫,這是必然的,只是強弱的差別」。他相信人與人之間聯繫所帶來的力量,因此他提倡「一班人一起做小事」的概念:「改變世界應該是由下而上,要成為『change maker』(改變者),更需要聯繫有共同目標的人」,因此他以VolTra為載體,推動更多參加者了解當地人真正的需要,為當地帶來正面影響。
學習「三心兩意」 成就世界公民
現時有不少機構,甚至學校都舉辦海外義工交流團,但Bird認為義工工作營最特別之處是「多樣性」:「來自世界各地的義工身處同一環境、為同一目標努力。當中能產生『和而不同』的效果。在同一空間,你可以知道當地人如何看事物;外國人如何看當地人;當地人如何回應外國人對他們的想法,當中可觀察很多」。
用同理心觀察世界
他認為成功的義工服務不應只「自我感覺良好」,更要與當地人建立關係、用同理心觀察當地社區,了解他們真正所需,才能做到「世界公民」。「我們(世界公民)講的是『三心兩意』:你首先要對一個地方有『好奇心』,當你與外國人有情感交流,自然就會建立『同理心』;最後就是要有『改變的決心』。」Bird坦言大部分人對身邊發生的事會感到「理所當然」,忽略與世界的聯繫,而同理心能讓我們感受別人所感受,再反思自己可以為世界改變什麼,聯合群體力量,改變社區,實踐全球和本地意識。
「以義工身分到外地,最忌以『全知者』的身分出現:常常覺得自己要『教』他們,但其實你根本不清楚別人需要什麼。」Bird認為外來義工要跳出「服務」的心態,要以「學習和觀察者」的身分,了解需要再提供協助。Bird舉例指有參加者參加4天迷你工作營後,發現柬埔寨需要圖書館,回港後自行組織Books to Cambodia活動籌集英文書,將書運到當地並建造圖書館。後來,他們覺得不足夠,再次往返當地,考察社企,思考如何推動當地的經濟。
校長賣果汁建校 幫忙宣傳
「我們在考察的過程中,看見一位正在興建學校的校長晚上在街邊賣果汁。原來他透過賣果汁掙錢,將收入用作興建學校,但校長不懂市場策略,所以一班香港人就幫他。忽然間,我們發現原來『社企』可以是這樣的。」Bird連同其他參加者,為校長設立facebook專頁Shake for Change、裝飾他的店舖,將他的故事翻譯成多國語言宣傳,並教導校長如何更新facebook,讓更多遊客知道他的故事,為學校「集資」。
諺語有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Bird認同義工工作應教導當地人有用的技術,再由他們轉化,改變自己的社區。例如幫助校長建校就是「三心兩意」最佳例子,因為沒有同理心,遊客不會留意賣果汁背後的故事,與當地人關係也只是「一買一賣」。
VolTra踏入第6年,工作營更茩城悒[者在當地的交流和社區考察。當初因為熱愛旅遊、對世界抱有好奇心而成立Voltra的Bird,2015年更辭任教師工作,全情投入VolTra。他坦言因身分轉變,偶然會想念以前單純遊歷的時候,不過他以小說《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剖白他的原則:「人永遠都無法得知自己該去祈求什麼,因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既不能拿生命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來世改正什麼」,他指「既然是自己的決定,就應該享受和承受當中的好與壞」,期望繼續發掘更多隱藏於世界背後的故事,為世界帶來一點改變,而且是「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改變成你希望的模樣)。
■人物小檔
VolTra行政總監。大學畢業後,因與朋友一次揹背包遊西藏,影響他的價值觀,他形容為「真正的畢業禮」。他認為背包旅遊難以衝破「客人」的身分,旅程期間得知工作營這概念,其後報名參加蒙古兩周工作營,回港後2009年帶頭成立義遊(VolTra),繼續推廣義工旅遊。
文:袁志敏
圖:袁志敏、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