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更相信「門當戶對」
在上海,靠父母能拼得出幾百萬婚房的男人,如果自身學歷、能力還行的話,大多在二十六七歲,就早早「婚」了。他們往往在大學就訂好終身,而另一半,家境也都般配。事實上,這麼多年,筆者身邊鮮有灰姑娘的故事。只有一個例外,結婚時是門當戶對的,後來一方發[,目前和和美美。
「像我們這一代80、90後,走入社會後,直接摸到了一手爛牌:工資不夠用,物價高,房價高,存不下錢,婚姻就是個奢侈品。畢業後,絕大部分幹的是跑腿動嘴的工作,很難有技術積累。現在吃青春飯,沒有家庭負擔,談個戀愛,喝喝小酒,群租侃大山,5年很快就過去了。再往後,買房沒錢,工作無前途,轉行沒技術,經驗無積累,很快就會憤青,然後啃老,自然而然就剩下了。」在某民企做銷售的29歲青年阿偉苦惱道,因為買不起婚房,女友離開了他,一氣之下,他用首付的錢買了部車,這下成家更難了。
是的,筆者周邊100%的婚嫁都是門當戶對的。權貴聯姻,高官兒對上市公司董事長女,高官女對民企富二代,上海大專男對外地本科女,拆遷戶內搭,外地美女對上海兩套房,上海「弄堂公主」對外地鳳凰男。
最新例子是一朋友,兒子在某民營航空公司做機長,年薪好幾十萬,他自己早年在市中心黃金地段囤了幾套房,算是底子很厚的中產吧。最近兒子談了個朋友,姑娘家堿O做生意的,全身名牌,吃個下午茶就要好幾百的那種。兒子覺得壓力很大,談不下去了。老爸則不聲不響地賣了福州路的一套老公寓,花了上千萬給兒子置換了套市中心小三室當婚房。這對是否能順利走下去,還未可知,卻再次印證:上海人門當戶對的基因是深入骨髓的。有婚介所的情感諮詢師表示,在婚姻賽場上,財富和美貌是硬通貨,而諸如學歷等,只算是加分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