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悶的吶喊

[2015.10.15] 發表
《吶喊》(The Scream, 1893),硬紙板上的油畫、蛋彩畫和粉蠟筆畫,91 x 73.5厘米,挪威奧斯陸國家畫廊藏

【明報專訊】A work of art can only come from the interior of man. (Edvard Munch, 1863-1944)

藝術作品的出現,植根於人的靈魂深處。——孟克

被惡搞次數最多的藝術作品,除了達文西《蒙娜麗莎》,還有哪幅?

畫作常被惡搞

原來是舉世知名的《吶喊》﹗畫家是來自北歐挪威的孟克,這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他的畫作主題具有強烈精神和感情。《吶喊》跟達文西《蒙娜麗莎》是世上被複製、被惡搞次數最多的藝術作品,可想而知它們有多受歡迎了﹗

雖然這幅畫經常被惡搞,看來有趣,但創作者在創作時卻是截然不同的心情。其實這是幅被認為是表現人類苦悶的代表畫作。原來孟克創作時,是懷着不安、焦慮、孤獨、苦悶的心情,他在日記裏是這樣寫的:「我與兩位朋友一同走着,夕陽西下,此時天空變成一片紅色;我停下腳步,感覺疲累,藍黑色的天空中伸出紅色火舌,朋友們繼續前行,而我卻只能站在原地焦慮得顫抖,感覺到一股穿透大自然的吶喊聲。」

畫作抒發負面情緒 與一家遭遇不幸有關

孟克的畫作充滿負面情緒,這是與他成長經歷有關﹗在他5歲時,媽媽患結核病死亡,可是不幸未因此結束,後來他與姊姊一起生活,沒想到姊姊也同樣得該病死去,他爸爸則患上精神病。家人一連串的不幸,嚴重打擊孟克的精神與情緒,因此繪畫對於孟克來說是一個情緒抒發的途徑。孟克在晚年說道:「沒有病魔及恐懼的糾纏,絕不能成就今天的我。」他孤獨一生,終身未娶,享年80歲。

■想一想

現在再來仔細看看這幅畫,畫中人臉龐扭曲、纖瘦骨感的身軀,站立在畫作中央,雙手掩着耳朵,雙目睜大,襯以大範圍的鮮紅黃色彩及線條扭曲的背景,似是傳達一聲又一聲刺耳的音波,你能體會當時孟克的心情、聽到他的吶喊嗎?

■作者簡介

何卓敏 Annie Ho,香港藝術中心市務及拓展總監,2015年出版《當蘇格拉底遇上金寶湯》,介紹世界知名的經典藝術家,從中引發思考不同的哲學問題。

更多教育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