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西版(溫哥華) - Ming Pao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圖片
7月28日校務委員會會議,有守在門外的學生衝入會場,場面混亂,會議腰斬。混亂間校委會成員盧寵茂一度倒地。
放大
 
早前逾400名港大校友發起聯署,質疑港大校委會一再拖延,未有按物色委員會建議,任命法律學院前院長陳文敏當副校長,質疑涉及政治干預。
放大
 
港大校委會主席梁智鴻
放大
 
港大校友關注組召集人葉建源
放大
 
「支持十大院長聲明校友組」發言人彭泓基
放大
 
港大法律學院 前院長陳文敏
放大
 

其他新聞
人物X概念˙Cosplayer X 自我實現﹕90後Cosplayer 揚威日本
概念解碼﹕定型(stereotype)
學生投稿﹕青少年應否讓座?
將心比己 思考讓座
實戰錦囊﹕閱讀數據圖表技巧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觀點與角度﹕港大副校任命 被干預?

【明報專訊】香港大學任命學術及人力資源副校長一事惹來全城關注。校委會今年6月以「等埋首席副校長」為由,決定暫不任命唯一的人選、港大法律學院前院長陳文敏。校委會被指違反程序公義甚至有揣測因受政治干預而拖延任命。有學生不滿校委會的決定,7月28日在校委會會議途中衝入會場表達不滿,場面一度混亂。有港大畢業生組成「校友關注組」,畢業生議會召開特別會員大會,冀向校委會表達意見,希望捍衛院校自主。不過,校委會成員強調任命副校並無任何政治考慮,另決定不再「等埋首席副校長」,會在9月29日再討論陳文敏的任命。

◆事件背景

香港大學校方2014年5月起在全球公開招聘5個副校長,當中學術及人力資源副校長的職位已懸空多年。年底,傳媒披露負責遴選副校長的委員會決定推薦陳文敏成為該職位的唯一人選。同一時期,陳文敏和法律學院副教授戴耀廷捲入牽涉佔領運動的收取匿名捐款風波,多份報章包括《人民日報》陸續刊出文章批評陳文敏。

5個副校長其中4個至今已經獲委任,唯有陳文敏的任命未有定案。2015年6月港大校委會指需要「等埋首席副校長」才決定,但重申沒有政治考慮。事件惹來社會和不少港大舊生不滿,港大學生會要求校委會主席梁智鴻承諾在7月下旬處理任命,但梁未有承諾,學生會於是在7月28日圍堵校委會會議,並衝入會場。校委會委員盧寵茂在混亂間跌倒,表示有「校外人」介入港大內部事務。港大學生會會長馮敬恩則認為現時面對「制度暴力」,需要捍衛港大。香港大學10名學院院長發表聯合聲明,表示「對擾亂7月28日校務委員會會議的行為深感不安」,並「一致深信學術自由及院校自主是高等教育的基石」。

港大校長馬斐森8月25日於校務委員會例會上表示首席副校長短期內未有人選,校委會認同要盡快組織管理團隊,決定於9月會議討論有關任命,但難以預計結果。港大畢業生議會在9月召開特別大會,共9298名畢業生及教職員親身出席或授權他人投票,逾八成贊成由「港大校友關注組」提出、校委會應在30日內確認副校任命及特首不再出任校監等議案。由另一批校友組成的「支持十大院長聲明校友組」的動議則被否決。

■評論節錄

◆1. 港大校委會主席梁智鴻:

任命需尊重首席副校長意見

7月28日校務委員會會議後,梁智鴻說:「等待首席副校長才可任命副校長,是要尊重首席副校長的意見。我相信我們的工作不應該因為壓力而改變,如果我們有理據需要改變,我們會去做。」

解讀

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HKU Council)是港大最高的管治機關,根據《香港大學條例》負責管理財務及人力資源、檢討教學,當中包括決定大學主管人員任命的權力。校委須以大學整體利益和發揮港大作為最高學府效能為原則,所以任命副校的決定不應帶任何政治考慮。

7月時有親建制校委解釋,委任前4個副校長時,距離原來的首席副校長錢大康卸任還有一段時間,錢可培訓新副校及交接工作,加上學術及人力資源副校(即陳文敏的遴選職位)與首席副校長的工作聯繫最密切,「幾乎等於助手」,故考慮此職位人選時,首席副校長的意見十分重要,而且過去5年均沒設此副校職位,故認為再等兩三個月也沒問題。

陳文敏認為有關理由只是拖延的藉口,校委會主席梁智鴻則稱應尊重校委會集體決定。梁智鴻表示7月的會議有委員提出應重新討論任命,經討論後決定維持不會提前任命的決定,但所有校務委員都不認為應無限期等「首副」。而校長馬斐森則公開表明希望盡快任命,組成管理團隊。

◆2. 港大校友關注組召集人葉建源:

「等待首副」無理 違程序公義

葉建源認為副校長物色委員會已考慮過關於捐款問題的核數報告,才向校委會提交人選。過往校委會收到人選後就會通過任命,不明白為何要等一個不知何時出現的首席副校長,直指校委會突然加入「等待首副」的條件是不合理且嚴重錯誤,已違反程序公義。

解讀

程序公義(procedural justice)指根據獨立、透明和正義的原則,決定及執行各項行政及法律程序。程序公義是法治社會的核心,執法時根據既定的法律、政策、準則和程序,不會因執法對象的財富、地位等因素而有偏頗,以保證產生公正的結果。若程序公義被破壞,將會對社會公義帶來傷害,並危害管治及執法者的威信。程序公義最終目的是要實現公平,因此在管治過程中,會有不同的步驟編排以達至公平的原則。

教育界專業團體教協認為,港大校委會的做法偏離了多年來人事任命的慣例,並追溯校委會在處理陳文敏及戴耀廷有關大學收取捐款的審計報告時具爭議的做法,認為當時校委會已漠視慣常程序。教協引述報道指出審核委員會的報告沒有建議處分兩人,校委會初時只接納審核報告為中期報告;但其後因審核委員會堅持不再提交新報告,校委會才接納同一份報告為最終報告。教協認為這樣反映校委會內運作失去客觀準則。

時事評論員程翔認為「陳文敏是由校委會成立的物色委員會經過全球招聘後獲推薦的副校長人選。校委會當然有權不接受某一個推薦,但必須提出非常充分的理由,否則是對整個遴選工作的不尊重」。他認為港大這次有責任跟隨一貫的程序選出副校長,以免開壞先例,令政治干預慢慢滲入校園,致港大百年基業(學術自由、院校自主)狻韞馱i。

◆3. 「支持十大院長聲明校友組」發言人彭泓基:

政治應遠離校園

彭泓基接受訪問時認為校委會場外的抗議活動反映背後有「政治勢力」驅使,希望「政治勢力遠離校園」。他自言不是建制派而是「維護母校派」,無政黨背景及資源,認為港大校友關注組所提出的「30日內任命副校長」是干擾大學自主,影響深遠。

◆4. 港大法律學院 前院長陳文敏:

任命關連制度與價值

陳文敏在港台節目《香港家書》說:「這次風波是對大學堅持學術自由與院校自主的挑戰,退出只會產生寒蟬效應,亦是等如放棄對學術自由和院校自主的堅持。我一直深信,這不是我個人任命的問題,而是制度與價值的問題。」

5. 香港大學歷屆學生會會長:

捍衛院校自主 籲校委按既定程序任命

香港大學歷屆學生會會長7月30日發表聯合聲明,表示7月28日學生有這樣的行動(衝入會議室)是因為訴求得不到回應,嚴正指摘校委會的決定荒謬。學生捍衛學術自由及院校自主的行動,或有未盡完善之處,但仍然值得社會支持,呼籲校委會按既定任命程序,立即議決副校長物色委員會的建議。

解讀

目前校委會共有22名成員,最多可有24名成員。現時成員有14名校外人士,當中7人,包括校委會主席都由校監梁振英委任,其餘成員由校委會及校董會委任。至於校內代表只有8名,包括校長、教員4席、本科生、研究生、職員代表各佔1席。香港大學學生會7月初的聯署聲明直指任校監的特首梁振英「恣意安插親信進據校委會」,又引述港大校友劉進圖的撰文,指「有政府高層就副校長遴選工作施壓,要求否決陳教授之任命」。

事件主角陳文敏認為以等待首席副校為理由推搪反映出港大開始走向「人治」,他又承認有校委會成員透過中間人不止一次嘗試勸退他。陳文敏形容事件對港大已經造成傷害,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辭任校委,更是對學術自由敲響警鐘。

學術自由(academic freedom)一直是香港重要的核心價值,香港大學亦有《學術自由政策》文件。2003年有份撰寫校委會改革報告、已退休的終審法院前首席法官李國能表明不適宜評論陳文敏事件,「我只可以說原則上,院校自主及學術自由是香港一國兩制下的核心價值,每間院校及社會,都應該珍惜、關注及維護這個核心價值」。

《基本法》第137條訂明「各類院校均可保留其自主性並享有學術自由」的精神,第34條也訂明「香港居民有進行學術研究、文學藝術創作和其他文化活動的自由」。當中所保障的是教學機構在不受外來壓力下,學生、教授等研究人員能自由地進行學術活動、發表研究成果等。學術自由的重要在於學者能秉持個人意見,而不受政治干預、商業利益、輿論壓力所影響。

 
 
今日相關新聞
觀點與角度﹕港大副校任命 被干預?
[顯示全部題目]



引用明報

引用明報(加拿大)內容收費準則:(包括:報章,各類附刊,數碼及任何名下之內容)

文字:每100字(含標點符號) 30元
特別內容如獨家新聞,名家約稿等另按情況收費

圖片:每張50元
獨家,合成圖片,圖樣設計另議。

凡未於收費表列明之項目而屬明報(加拿大)內容者,引用者請先行查詢收費。

舉報剽竊內容獎勵辦法:

凡舉報可能剽竊明報(加拿大)內容者,若有關舉報能成功令明報(加拿大)追討有關費用,在扣除追討費用後,舉報者可獲有關金額的15%作為酬勞。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