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運河的議題之所以會在中國引起熱議,是因為中國一直有「馬六甲困局」的情意結,即中國依賴馬六甲海峽運輸能源,但這堣攳q擠迫,又受制於新加坡甚至美國,為保障能源安全,中國希望另闢蹊徑。也就是說,一旦(運河計劃)成事,中國會是最大受益國,不過在中泰兩國國內都引起很大爭議。 海峽擠迫 受制星美 根據馬來西亞海事研究所的統計研究,馬六甲海峽的全年船舶容量將於2024年達到飽和的12萬艘。克拉運河研究委員會成員、泰中文化經濟協會經濟委員會副主席帕克蒂說,馬六甲早在1990年代已經「塞船」,有些航段水深僅21米,對於吃水達20米左右的巨型油輪來說非常危險。研究測繪、地理服務的荷蘭輝固集團最新調查則發現,大部分10萬噸級巨型油輪只能向南繞道經印尼龍目島和巽他群島,航程相應要加倍。 專家稱供油無影響 未來開發新能源 廣州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所副教授張明亮認為,馬六甲現G並未達到影響向中、日、韓供油的程度,即使有繞遠兜路,也可以同時換用更大噸位油輪降低成本。張明亮認為,寄望克拉運河或輸油管解決「馬六甲困局」只是一種假設,現時能源的可持續性未知,再加上未來新能源的開發,中國全無必要在境外做此類大型基建投資。 泰國國內的聲音亦不一致,開泰銀行副總裁蔡偉才告訴記者,克拉項目選址的泰南近10年來都被伊斯蘭極端主義分子困擾,不得寧日,因此國內投資界普遍看淡。 他說,另外的阻力來自於泰國保守思想,認為如果修建運河會造成國家「南北分離」,「幾十年前日本就想投資,談了很久最後也沒有做成,我覺得現在的機會也不大」。上周四來港的泰國副首相帕蒂亞通被問及泰南局勢則說,「南部的情G還是差不多」,「但好在也控制在泰南三府,它們想獨立是從歷史上就有的事了」。 長年為克拉運河奔波的帕克蒂對記者感慨道,「泰國多年政局動盪,經濟發展滯後,幾乎要成為東盟發展前景最差的國家了。如今中國『一帶一路』戰略正好途徑克拉區域,我們應該利用這次機會,重振泰國經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