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發展局修訂洪水橋新發展區界線,抽起青山公路以南的地段,但仍有5條非原居民村始終面臨清拆。與兒子居於該區寮屋近40年的婆婆,對拆村建公園感無奈,慨嘆「不知有沒有命等到上樓」。有元朗區議員估計約2000至3000戶受影響,有村民要求原村安置,擔心不合入息審查資格未能上樓。 72歲的林女士一家6口居於沙洲里二村兩所已登記的寮屋37年,她說當年由上水的木屋搬入寮屋,多年來與鄰居相處融洽,「不怕打開門,很安全」。面對拆村後變作公園,她感到無奈,「這堿O政府地,起樓抑或公園都由政府話事,拆的話都要走」。她說,同住的大兒子一家正輪候上樓,要求拆村後獲分配兩間屋,「但自己不知有沒有命等到,始終今天不知明天事」。 沙洲里二村居民代表司徒求新說,村內約有10多戶共四五十名村民,但近年陸續上樓。他說,二村開始出現人口老化,「最年輕是我這一輩,50多歲」,並說即使政府原區安置,也有長者不肯上樓,「連升降機都不懂得用,如何生活?」 新生新村有廢車場 洪水橋新發展區有不少棕土,以新生新村為例,村內有不少正在經營的廢車場;非原居民反對聲音亦此起彼落,2013年進行第2階段諮詢時,有亦園村村民表明「不遷不拆」,要求「村換村」或「原區安置」。 雖然村民成功爭取政府撥地原區安置,但元朗(廈村)區議員鄧家良說,目前收到10多宗田心新村村民求助,堅持原村安置而不是上公屋。他稱,部分年老村民未必符合資產及入息審查,導致最終不能上樓。若政府只提供現金賠償而不是安置村民,對村民不公道。 鄧家良表示,部分非原居民村的衛生情G較差,認同有需要發展,但估計5條非原居民村約2000至3000戶受影響,部分住戶近年因承擔不起元朗區的租金,搬入非原居民村寮屋群租住茤苤A相信實際受影響租戶較估計為多。 明報記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