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時代不斷向前,冰室在今日代表的,僅是懷舊?如何保持競爭力?校記黃巧彤訪問一間開業逾50年冰室的東主,發現除了食品味道和價格不變,還有舊香港風味和人情味。
冰室跟茶餐廳提供的食品種類相若,在西灣河區內口碑載道的「百利冰室」開業逾半個世紀,見證香港的變遷,但食品種類、典型的冰室裝潢至今無變。灰色方塊階磚地板、淡黃色啡邊木製卡位,舊時代的風貌和簡約色調在今日可謂「買少見少」。除街坊光顧外,百利冰室第二代老闆韓文波說,還吸引不少遊客特地前來感受舊香港風味。
吸引街坊遊客捧場
百利冰室今年開業51年,舖面乾淨,不說還以為是新近裝修,「這裏的裝修已有20年了」。韓文波繼承父業,1970年代開始幫父親打理冰室,至1992年全盤接手,坦言當初自己只是不想辜負父親的一番心血,「既然決意保存這份情懷,就得做到最好」。他說,近十多年來在工作中尋覓樂趣,認為賺取收入屬其次,最重要是從客人的好評中得到滿足感。他堅持提升食品的質素,食品價格則保持「平民化」,認為如此才對顧客、父親和自己有交代。港人的飲食習慣隨時代轉變,韓文波也力求進步,除傳統冰室小食外,也加入新的飲食元素,例如自1970年代起售賣卡通造型曲奇。
傳統新派小食兼備
韓文波說,「重視人情味」是他經營冰室一直以來緊抱的信念,他認為經營食肆要成功,首要條件是投放足夠資源栽培和體諒員工。為確保員工有固定的休息時間,百利冰室2011年起逢周四休息一天。韓文波指這樣做的確對冰室生意帶來一定影響,但減輕了員工的工作負擔和壓力,服務態度有所改善之餘,也增加他們的歸屬感。
抱緊「人情味」
近年香港興起一股樓上咖啡店(cafe)熱潮,韓文波說咖啡店和冰室代表兩種不同的飲食方式,前者着重生活品味和用膳環境,後者的顧客則多為填飽肚子,故他不認為咖啡室會「威脅」冰室的生意。對於將來,他不奢求兒女接管冰室生意,正物色熟悉冰室經營及有責任心的員工做百利的第三代經營者,希望傳承冰室的悠久歷史。
【編輯部評語﹕內容豐富顯心思】
原文內容豐富,可見校記落過工夫構思報道,值得鼓勵。原文有關「冰室」歷史的資料充足,惟對文章來說可有可無,刪去也影響不大;另須注意勿於報道中下主觀判斷,如「由此可見……」之類的句子,會令報道失去客觀。此外,可加入食客、冰室店員的分享,使報道角度更多元。
文、圖:校記 黃巧彤(瑪利諾修院學校(中學部),中四)
文字整理:古晨燕
【文章經編輯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