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更能實現美國夢」

[2015.03.10] 發表
英籍作家麥克?布斯認為,幾近完美的北歐模式存有隱憂。圖為上月12日在芬蘭北部拍得的極光美景。(新華社)

北歐社會一直引之為傲的便是制度保障了社會流動性。美國自2008年後對貧富差距關注,一大原因便是因為這現象威脅「美國夢」。

近年在《大西洋月刊》和《紐約客》等美國報刊,都可讀到美國夢已死的論調。《大西洋月刊》前資深助理編輯奧布賴恩(Matthew O'Brien)去年撰文稱:「美國夢在丹麥、芬蘭和瑞典仍然安好。」

財富聚積 美國社會失流動性

所謂美國夢,便是不問出身,只要肯努力也可以在美國社會出人頭地,但隨着財富愈來愈聚積在最富裕者手中,美國漸失社會流動性,白手興家不再。

《經濟學人》1月以「美國新貴族」作封面專題,稱富裕家庭的孩子不單能繼承父母財富,還能繼承才智。這是因為富裕父母較重視教育,亦有能力投資教育裁培子女,且往往能提供一穩定家庭,令子女能專心學業,打好成功基礎。

對國家認知成北歐美國分野

史丹福大學教授里爾頓(Sean Reardon)的研究更發現,過去數十年,父母收入跟孩子考試得分的關係愈來愈明顯。另一方面,教育對晉身社會上層愈來愈重要,從前基層員工可以在企業由低做起晉身管理層,但現在幾乎成絕唱。美國社會對此現象感憂慮,但如何解決卻莫衷一是。

居於美國40年的特雷格稱美國跟北歐國家同樣奉行民主及市場經濟,亦擁抱個人自由,但兩者最大的分別就是對「國家」的理解不同。他指出,北歐視國家為重要角色,國家負起促進平等之責,於是大舉投資科研和教育,「但美國不會看到這類投資,美國人普遍視國家為對個人、家庭、公民社會的威脅,他們最大的關注是如何限制國家權力」。

更多國際要聞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