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返鄉筆記爆紅 作者回應爭議
【明報專訊】春節期間,一個上海大學博士生的一篇《一位博士生的返鄉筆記:近年情更怯,春節回家看什麼》在朋友圈瘋傳,該文閱讀量已超過4 .6萬多次。近似「瘋狂」的轉發量讓作者王磊光感到不安和不理解,在他看來只是一個媒體事件,自己不過是「不小心捲入了其中」。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80後博士生王磊光,如今在上海大學文化研究系上學。在這篇筆記中,他描述了自己返鄉的見聞:交通沒有以前那麼擁擠,但家鄉人與人之間聯繫漸漸疏遠,而農村裏年輕人的婚姻受到了物質的壓迫,知識的無力感也十分強烈。
沒想到,就是這些在他眼裏看似普通的鄉村生活見聞,卻觸動了一大批讀者,在春節返鄉之際引發人們對鄉土的熱議。許多網友都用「感同身受」四字評價,有肯定的聲音,也有爭議之聲。
前日,一篇署名為「古魚」的《又一篇博士生返鄉筆記:從一而終的穩定生活更可怕》在澎湃新聞發布,以另一位來自鄉村的文科博士生視角看鄉村。古魚對農村大學生「近年情更怯」的現象表示不認同,在他看來讀大學的觀念應該改一改:「無論鄉村還是城市,讀書不會無用,因為知識是有用的,讀過大學的人相對而言會有更高的成長空間,以後貢獻愈大, 拿錢也就愈多,而不是一畢業就能兌現很多錢或一畢業就加入體制內獲得某種『人上人』的身分優越感。」
對於返鄉筆記引發的爭議,王磊光回應道,自己從未說過讀書無用,只是強調知識的無力感。「本來讀書出來是應該有所為的,但是回到家鄉卻不能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