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恐襲後 重掛五星旗

[2015.01.18] 發表

【明報專訊】在沙甸穆斯林大街的盡頭,是大清真寺門前的和諧廣場。清真寺前的旗杆上,飄揚着五星紅旗。「以前沒有特別掛,現在覺得應該掛」。雲南大學回族學者馬雪峰對本報稱,在「3?1」昆明火車站恐襲事件前,清真寺的旗杆上並無人在意是否應懸掛國旗。事件發生後,清真寺開始懸掛國旗。

回民結婚 阿訇祝福方合法

昆明恐襲事件後,全國的目光一度聚焦這個人口不足2萬的小鎮。早在1975年,血腥「沙甸事件」起因之一,就是據說有沙甸回民要成立「伊斯蘭共和國」。當地一名馬姓居民稱,「那是沒有根據的。我們就是一個村子,那麼點人,怎麼可能獨立呢?」可是他也承認,「清真寺的影響力確實比較大。我們的生老病死,都與清真寺有關」。最簡單的例子,是回民結婚就算新人領回結婚證,可是若未得到清真寺阿訇祝福,在當地仍不算合法婚姻。

自2007年以來,沙甸大清真寺的影響力愈來愈大。而從2008年延續至今的「禁酒」,令世俗社會對清真寺的行為產生警惕。

「沙甸已經成了國中之國了?」類似的質疑在網上從未停止。對於外界質疑,清真寺不為所動,「不但不許賣酒,酒吧也不允許存在,電子遊戲室也關閉,定期去檢查。網吧不許開,煙、酒不讓賣」。馬姓居民說,在清真寺強力干預下,沙甸變得很「乾淨」。

回教風政府大樓捱轟後改造

除了清真寺的「禁酒事件」,沙甸區公所的政府大樓,由於建成清真寺風格飽受質疑。「3.1」事件後,沙甸開始回應外界批評。街上「酒是萬惡之源」等禁酒標語迅速被刷掉,政府大樓上的寶頂拆除,原先綠色的外牆也髹成了灰白色。

更多要聞
時間冲淡仇恨
【明報專訊】有「回民聖地」之稱的雲南沙甸,文革後期因被指有極端宗教分子尋求民族獨立,並於1975年與解放軍對抗,最終被鎮壓,沙甸及附近多個回... 詳情
【明報專訊】「文革」後期雲南回民受到壓迫,清真寺被封,進京上訪亦不得要領,沙甸民情鼎沸,據報有人打出「伊斯蘭共和國」的「獨立」旗號。當年雲南... 詳情
【明報專訊】沙甸事件影響了沙甸近40年來的發展,尤其在改革開放後,出於對沙甸人的一種補償,除了寬鬆的宗教政策外,當局在經濟、民生等方面亦都向... 詳情
10個詞彙看世界(二)﹕巴黎浴血 觸痛多元理想
【明報專訊】法國《查理周刊》遇襲,施襲者是法國土生土長穆斯林,再次惹起對激進伊斯蘭的憂慮,亦突顯奉行政教分離的世俗化歐洲如何融合穆斯林人口的... 詳情
【明報專訊】《查理周刊》遇襲後推出的特刊大賣,一本1763年的著作亦成搶手貨,那就是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的《論寬容》(Traité sur ...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