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六將近完結,當朋友在想大學學位、副學士或其他出路時,我卻沒任何打算,這時候父母便告訴我國際文化交流的計劃。起初我對這計劃毫無興趣,甚至可稱上抗拒,原因十分簡單︰香港應有盡有﹗最後,我卻選擇了接受挑戰,決定離開溫室,學習成長。
對我而言,任何國家都是一樣,因為各地也有不同特色,最後我選擇了比利時作為目的地。回想到埗的一天,夏天般的炎熱消失了,清涼的天氣像歡迎我的來臨,這一種天氣已深深吸引我,令我愛上比利時了。
比利時的學制特別,中學教育分為四種﹕ASO(general)、TSO(technical)、KSO(artistic)、BSO(vocational),青少年可因應興趣選擇學校。我選擇了TSO的學校,修讀與體育相關的課程。在當地上課與香港有天與地的差別,每個人都十分認真聽書,還會不斷發問,作為香港學生,我對眼前所發生的事情感到有趣。我在學校認識很多新朋友,他們樂於為我解答疑問,還會教我一些荷蘭文。我在學校最深刻的是騎馬課,因為在香港學校不會有機會騎馬。每天在堂上趣事一件接一件,歡笑聲、喧嘩聲為我這一年的交流增添不少色彩。
我的寄養家庭是一個大家庭,在香港我只有一個比我小6年的弟弟,在那裏我卻是擁有4個哥哥和1個姐姐的小妹妹。他們對我很友善,樂意協助我學習荷蘭語,每個星期天他們都會回家探望爸媽,那一天亦是家中最熱鬧的一天。空閒時,爸爸和大哥最愛騎電單車到處去,我每次都不會放過坐車尾,因為在馬路上飛馳的感覺很舒服。成為他們的一分子令我感恩。
11個月過得很快,我希望可以再一次去交流,因為交流學到的是在書本學不到的事情,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文:黃嘉雯(2013-14年參加AFS一年海外交流計劃前往比利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