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舉行首個國家公祭日
習﹕大屠殺鐵證如山 不容篡改
【明報專訊】南京大屠殺77周年紀念日,中國13日舉行首個國家公祭日儀式,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大屠殺慘案鐵證如山、不容篡改,但不應因少數軍國分子而仇視整個日本民族。
萬人參加公祭儀式 全城響警報
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早上7時下半旗。到10時,一萬名來自各界的代表到紀念館參與公祭儀式,包括抗戰老兵、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及遺屬等,他們都在胸前戴上白花。
儀式開始時,現場拉響防空警報,全場默哀,南京全城亦響起警報,汽車、火車、輪船一同鳴笛。
習近平首先同現場人士唱國歌及默哀1分鐘,之後攙扶一名85歲大屠殺倖存者上台,為國家公祭鼎揭幕,參加揭幕的還有一名13歲的死難者後人。
公祭喚起和平的嚮往和堅守
習近平隨後發表約15分鐘的講話。他表示,歷史不會因時代變遷而改變,南京大屠殺鐵證如山,不容篡改,任何人若否認,歷史及13億中國人民都不會答應。他說,舉行公祭儀式,是要喚起每一個善良的人們對和平的嚮往和堅守,而不是要延續仇恨。
習近平又稱,中日兩國人民應該世代友好下去,以史為鑑、面向未來,共同為人類和平作出貢獻。他表示,不應因一個民族中有少數軍國主義分子發起侵略戰爭就仇視這個民族,戰爭的罪責在少數軍國主義分子而不在人民,但人們任何時候都不應忘記侵略者所犯下的嚴重罪行,一切美化侵略戰爭的言論,無論說多少次,說得多冠冕堂皇,都是對人類和平和正義的危害。
習近平表示,和平像陽光溫暖,像雨露滋潤,有和平穩定人類才能實現夢想。他也再提到「中國夢」,稱中華民族任人宰割、飽受欺凌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中國人民將堅定不移維護人類和平發展。
6名社會各界人士代表其後共同撞響「和平大鐘」。隨着3響深沉悠遠的鐘聲,3,000羽和平鴿振翅飛翔,寓意着對30萬死難者的深深追思和圓夢中華的雄心壯志。
撞響和平鐘 放飛和平鴿
日軍在1937年12月13日攻陷南京,接著6星期殺害城內大批軍民。中方指遇難人數有30萬。全國人大常委今年2月立法通過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位於南京城西江東門茶亭東街,為南京大屠殺遺址之一的「萬人坑」,1985年落成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