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奠基﹕無用之用
【明報專訊】對於世間萬事萬物,我們習慣採取二分法,分為「有用」及「無用」。有用的事物,我們珍而重之;無用的就棄如敝屣,不加理會。但有否想過,「無用」也有其用途?這問題好像是自相矛盾,如果同學有機會閱讀《莊子》,或許會有所啟發。
成不了木材的大樹
《莊子》是精神哲學,有時更會讓我們的精神境界變得開通澄明。當中有則故事頗值得細味:有天惠子跟莊子說,他有一棵大樹,名叫樗樹,其特點是「其大本臃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矩」,即樹幹相當臃腫,樹枝則彎曲又不合規矩,完全無所作用,木匠對它根本不屑一顧。惠子藉此諷刺莊子的言論:「大而無用,眾所同去也」,指莊子的說話大而無當,世人都會背棄。
捕不了鼠的大牛
究竟一棵枝幹屈曲、臃腫粗大的樹,是否真的無所作用?莊子對如此質疑,竟應對自如,他反問惠子有沒有見過野貓和黃鼠狼,這些動物「卑身而伏,以候敖者,東西跳梁,不避高下,中於機辟,死於罔罟」。野貓和黃鼠狼身手靈活,東跳西躍,不避高低,偏偏容易誤中機關,死於網中。相反,有一隻斄牛「其大若垂天之雲,此能為大矣,而不能執鼠」,牛的身軀極大,身體笨重,連捕鼠也不能,又是否等同無所作為?
取其所短還是取其所長?
莊子實則以小大作對比,旨在說明任何事物皆有其所長,亦有其所短,能用其長,乃為「有用」之物;反之,用其所短,則為「無用」之物。牛的身軀極大,雖然笨重卻免於踩中機關陷阱,也可看作「有用」,因此「有用」與「無用」只是相對而言。同樣道理,惠子說樗樹臃腫彎曲,但正因其狀貌醜陋,免於被木匠砍割,這不也是「有用」之處嗎?故莊子說「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意思是大樹不會受斧頭砍伐,又沒有東西來珖`它,正因為沒有用處,故不會遭逢困苦。
不能解決問題 不如取消問題
生活中很多事情未必全能以「二分法」論斷,有用或無用,有時只是一念之間。若發現某些事物似乎無所作用,可能是我們未清楚了解事物的真正用途。凡事從多方面設想,我們看事物的角度會遼闊一點,精神境界亦能相應提升。《莊子》值得同學細讀,近代哲學家馮友蘭說過,莊子哲學並不能令不得志的人變成得志,也不可令不如意的事變成如意,「它不能解決問題,但它能使人有一種精神境界。對於有這種精神境界的人,這些問題就不成問題了,它不能解決問題,但能取消問題」。
人生大部分時間基本上都在解決問題,但事實上不是所有問題都能解決或短時間內解決。當我們無法解決問題時,最好就是取消問題;無法取消時,暫且將問題擱下,等待適當時候重新處理。有用與無用,得志與不得志,只是相對而論,盼望莊子哲學能讓大家對生活有多點啟發與感悟,達至精神的逍遙自在。
文:林溢欣(YY Lam)、謝廷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