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通識﹕整理觀點展示立場
【明報專訊】學習通識的過程中,學生總會被多番提問﹕「你有多大程度同意作者/文章的觀點?」回應這類題目,同學要展現出兩種思考能力﹕第一,找出作者/文章所提及的多元觀點;第二,就所找出的不同觀點,表達立場。
上述的技巧看似容易,但其實要刻意訓練。
首先,同學要細心閱讀文章內容,歸納進而找出重要觀點。以下,筆者嘗試用美國《紐約時報》10月20日刊出香港特首梁振英接受訪問的稿件為例,加以說明。有同學閱讀文章後,分析整篇文章找出14個要點。
1. 「佔領」事件對香港社會帶來超過3個星期的破壞
2. 梁振英知悉香港市民對「社會流動性低」及「高樓價」有極大不滿
3. 政府關注特首選舉若不設篩選將造成「福利社會」
4. 依大部分市民意願來管治社會,不一定是好事
5. 如果純依市民「少數服從多數」原則管治香港,政府很容易只關注月薪少於1800美元(約14000港元)的市民利益
6. 政府要照顧不同界別人士的需要
7. 政府須確保商界對香港的信心
8. 由1200人組成的特首選舉委員會有廣泛代表性,因為已包括專業、商界、宗教界及其他人士
9. 「佔領」運動有外國勢力介入
10. 「佔領」運動不能令中央屈服
11. 特首已盡力避免「佔領」事件演變成1989年天安門事件的翻版
12. 特首認為自己上任前收受商業利益是合法的,毋須申報
13. 政府期望香港人解決自身問題,毋須中央介入
14. 「佔領」人士一直針對香港政府及特首,將不利「港人治港」
無可否認,上述要點僅為這名同學的整理結果,若由其他同學整理文章內容,或有另一種表述。不過,同學已展現出辨識、歸納能力,找出多元觀點,正是要訓練的重要技巧。
找出多元觀點後,同學要進行另一階段學習,就是表達立場。就此,同學可依循以下方向思考﹕
●上述觀點能否進一步「歸納」與「分類」,以更有焦點地表達作者/文章觀點?
●上述觀點哪一個最為重要?為什麼?
●自己有多大程度同意/不同意文章的不同觀點?能否逐一具體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