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耀明﹕自我審查 自甡u勢
【明報專訊】近期走上街頭撐佔領運動的歌手黃耀明,曾是樂隊「達明一派」主唱,見證1980、90年代香港音樂工業的鼎盛時期。他上月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香港創意工業最大優勢在於言論自由的創作空間,近年卻因要打入內地市場,加上傳媒開始自我審查,自由空間逐漸萎縮,在韓國、中國內地等流行文化不斷冒起的激烈競爭中失去原有優勢。英皇娛樂行政總裁吳雨則認為,香港創意產業全面衰落的原因在於人才流失,急需整合業界力量應對外界競爭。
香港在1980年代登上亞洲流行文化頂峰,之後台灣、韓國等地開放創作管制、市場大大拓寬,奪去香港在亞洲的霸主地位。黃耀明認為,香港樂壇衰落原因之一,是港人近年放棄創作自由的優勢。「商業化和創意從來不會互相排斥」,黃耀明以韓國為例,「一個開放的、鼓勵創作、沒有禁忌的社會自然能夠營造蓬勃的商業化市場。反觀我們香港,本來有開放的創作空間,但很多人為了將作品輸入內地,開始自我審查,變相是失去了我們最大的優勢」。
迎合內地 放棄創作空間
黃耀明指出,由於香港市場規模所限,近年大筆投資都轉向內地電影、音樂市場,因此愈來愈多劇本與內地合拍,故需要通過層層關卡。另外,唱片要在內地發行,也需要政府的批文,於是很多創作人逐漸甚少在社會議題上表態而失去個性,更有甚者放棄創作空間,開始自我局限。
音樂節來港即變綜合節目拼盤
「明哥」再舉一例,近年內地、台灣流行的「音樂節」模式,讓不少主辦機構和音樂創作人雙贏,樂迷口碑甚佳。而香港的音樂節,卻像綜合節目的拼盤,全無特色,亦無音樂節精神,黃耀明質疑:「香港有表達和言論自由,為何我們不能搞得更好?外國敢言、前衛,又大受年輕人歡迎的樂隊,如Oasis、Radiohead,可能無法通過審查去內地演出,香港的政府、娛樂商為何不考慮多邀請這一類外國音樂人,利用我們的言論空間優勢,做出香港特色?」
黃耀明80年代加入「達明一派」樂隊,與同時期的Beyond等樂隊開創了本土原創音樂的百家爭鳴年代,《天問》、《太平山下》、《下流》等歌曲大膽抨擊社會問題,甚至討論政治敏感話題,成為本土音樂代表之作。「明哥」認為今時今日還是有人用心創作,盡力發聲去回應時代的不公,惟大環境包括媒體在內不再起推動作用,有思想的原創作品未必能進入主流(見另稿)。
仍有人為社會發聲 難入主流
「香港仍然有創作空間,但如果我們習慣了繼續不講就會慢慢沒有了。現在最怕的是,別人不審查你,你自己審查自己,我發現很多人自己開始不講話、不創作、不寫心婺隉A這對整個香港的各種創作是一個很壞的方向。」
明報記者 陸文
■專訪黃耀明﹕http://link.mingpao.com/188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