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3?18反服貿學運開始,到4月反核促成核四停建,再到下波的反對目標──自由經濟示範區(自經區),台灣這波社運推動的,不僅是政治、社會及兩岸板塊的遷移變動,很可能,它也「順帶」地翻轉主導台灣經濟發展數十年的經貿主軸。
反自經區 阻馬入TPP大計
台灣經濟從八○年代的「自由化、國際化」開始,一路就是向市場開放、自由貿易之路前行。台幣匯率浮動自由化、開放汽車、農產品進口、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再到這幾年到處尋求洽簽FTA(自由貿易區協定),總體經貿政策的主軸是朝開放、自由方向前進,政府施政以營造穩定、低廉的投資環境(如核四的穩定供電說)為任務,殆無疑義。
不過,以「反中」為始而終成燎原之勢的反服貿學運,也同時讓自由、開放為主軸的經貿政策受到波及;在質疑服貿傷害台灣之餘,反對者也指開放措施是徒利財團、傷害小民、打擊中小企業,受質疑不僅服貿協議而已,FTA、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係協議)同樣被批判;反對者也攻擊核四能提供穩定、便宜電力的說法,甚至表示願意忍受較差經濟增長作為代價。
原本被馬政府列為提振經濟藥方的自經區計劃,早期反對者主要茞援韝g地徵收引發的「土地正義」問題,但反服貿活動之後,已上升為全面反對。
公民團體公開表示對自經區「宣戰」,他們不再止於質疑自經區的「圈地」行為,對其開放醫療、教育等也全面反對。可以預見的是:這個被馬政府視為更開放與自由化的試點計劃,期望以此為加入TPP熱身,顯然已是前途可慮。
內部財經政策悄然出現變化
除了對外經貿關係外,內部的財經政策也同樣悄然出現變化,過去較開放、自由放任的氣氛轉變,期待加強所得重分配、打擊財團與富人的呼聲上揚。例如,過去台灣對房地產市場一向採較放任的態度,只有在2012年大選前,為了平息社會對高房價的民怨而祭出奢侈稅。但在反服貿行動之後,立法院快速初審通過財政部所提增加房屋持有成本的方案;5月初,上百名學者專家又聯手成立「房市改革行動聯盟」──這是一個以打擊樓市投機、打壓樓價為目標的團體。
「街頭決定政策」傷害經濟
有別於過往學者提出建言的溫和方式,在反服貿與反核行動成功的鼓舞下,「房改盟」也將採社會運動方式推動理念。他們提出「制定差別貸款利率」、「限制非自住住宅的貸款額度最高不超過三成」以及「實價課稅」等訴求,若主管機關不予以正面回應,就要上街。房改盟說:「8月就會有人上街頭,真的不要逼我們上街頭,讓所有公共議題在街頭展現實力。」5月初立法院又通過對富人及大型金控財團加稅的方案,這些稅法修訂方案幾乎是無異議通過。
《經濟學人》雜誌說,台灣未來將在街頭決定政策,很可能成真。而這些發展也許有助平息社會的不滿、改善所得重分配,但對台灣未來的經濟發展,卻可能會有相當的負面影響。
而最弔詭的是其對政治與選舉的影響。正常情G下,經濟表現佳,對執政者而言是利多,勝選希望因此增加。但這次的情G將遠較此複雜多變。馬政府與國民黨在街頭運動中一路敗退,似已奄奄一息;年底九合一選舉,其負面的經濟效益尚未顯現,但藍營在街頭的敗退則更加強其支持者的凝聚力,在政治上藍營是否就會「兵敗如山倒」,恐尚難論斷。
兩年後現影響 大選將定調
至於2016年的總統大選,如果各種「反XX」行動對經濟確實有傷害,其影響在兩年後應已出現。因此,如果經濟差,反而代表藍營原來的路線、經濟政策正確而容易勝選;藍營勝選則經貿政策會回到原本的自由、開放主軸。但如經濟表現仍佳,藍營就更缺乏說服力,屆時不論何方得勝,台灣數十年延續的經貿政策主軸,都將因此翻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