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國早年食糧分配時期的糧票,不僅具有歷史價值,現在也衍生出經濟價值。不同年代發行的糧票,因品相和存世量不同,收藏價格已C到上萬元(人民幣,下同)。1960年代的全國糧票,估計存世量僅30套左右,但未見實票,10年前價格為1500元,現在最貴已達8萬元。 糧票是1950年代至1990年間,中國發行的購糧憑證。由於物資匱乏,政府從1955年開始印製發放糧票,為國民定量供應糧食,老百姓必須憑糧票才能買到糧食。糧票又分為全國糧票和地方糧票兩種,要到外省出差的人,必須持單位介紹信先換取全國糧票,到了外地才能買到米麵吃。糧票在1993年被停止使用。 糧票的票面題材廣泛,部分票種印刷精細,具有時間性、地域性等特色。經年累月的歲月侵蝕,使這種不可複製的票證文物日漸稀少,成為海內外收藏家的珍藏。 最引人注目的是1960年代的全國糧票。1965年版的票面圖案以農田水利為主,圖案、花紋線條精細,油墨配色合理,色彩新穎,使用耐磨、耐潮、光滑的鈔票紙印製。1966年版全國糧票,全套和1965年版相同,只是取消了2兩的面額,但樣本鮮見。分析人士認為,1965、1966年版全國糧票價格,現在合理估值約8萬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