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能為何西藏不能
昨天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簡稱兵團)成立60周年紀念日,政治局委員兼副總理劉延東特去新疆代表中央致賀詞,10年前的50周年慶典,中央是派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華建敏前往致賀,相比之下,今年的規格提升,顯示中央對兵團在新疆維穩作用的重視。
劉延東赴疆慶兵團60周年
中國除了4個直轄市、5個自治區和23個省外,還有一個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鮮為人知。兵團既不是一級政府,也非作戰部隊,而是集政經軍商農於一體的「國家計劃單列單位」,雖在新疆自治區內,但有自己7萬多平方公里(相當於兩個海南省)轄區,管理200多萬人口(相當於新疆總人口11%),又有一個年產值1400多億人民幣的「新建集團公司」,內部架構則以師、團、連相稱,類似以色列的屯墾區「Kibbutz」,是典型的準軍事集團。兵團分佈新疆邊境要塞、荒蕪之地,是新疆攘外安內的重要力量。
1962年,新疆伊犁、塔城地區先後發生了邊民越境逃亡蘇聯事件。事發後,兵團迅速在長達2000多公里的邊境沿線建立了縱深10公里到30公里的邊境團場地帶,顯示了維穩的重要功效。
掌轄區 管理新疆11%人口
也許有人會問,既然兵團在屯墾戍邊在新疆穩定方面有效,在同樣存在分離傾向的西藏,為何不能照辦煮碗?
原來,新疆兵團的設立有特殊背景。1949年駐守新疆的國軍宣布倒戈,這7萬大軍和後來入疆的10萬解放軍給當地軍糧供應帶來不小壓力,這7萬叛軍若調返中國又是心腹之患,於是1954年乾脆下令17萬大軍就地改成兵團,屯墾戍邊,自給自足。
西藏難開墾 後勤問題難解
新疆和西藏雖然都是地廣人稀,但西藏空氣稀薄,適合大規模開墾的土地很少,當年入藏部隊2萬多人,補給尚需靠中國運輸,建立兵團徒增後勤困難。後勤困難也是當年中印戰爭時,解放軍即使打入藏南也要忍痛後撤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