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港政制的爭拗一觸即發,抗爭運動更見頻繁。社會走向撕裂,警方和市民之間的關係比過去都要緊張,前線警員和參與抗爭行動市民之間充滿張力。有市民認為爭取普選的示威行動是為社會公義而戰,警方在今年七一遊行後的中環集會使用武力清場,令警隊變成政治工具,有違社會公義;支持清場的人則認為,警隊只要依法辦事,亦是為實踐社會公義而努力。《鏗鏘集.警界線》一片探討警方和市民出現矛盾的因由,對「社會公義」所持的不同定義,正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 分化對社會發展只有害處 社會上如果某階層只顧自己的利益,不理會其他人的想法,社會便會出現分化,這種情G如長期持續,社會就充滿怨氣和戾氣,對香港發展百害而無一利。雖然不同市民對社會公義有不同意見和訴求是可以理解,但社會紛爭如果愈演愈烈,便會對政治氣氛造成影響,嚴重的更會引發政治動盪,令生活素質下降。 此外,社會凝聚力不足亦是引發社會矛盾的另一原因。所謂「凝聚」是指信任、參與、幫助,以及歸屬感。社會凝聚力則包括兩個層面﹕縱向層面是指政府與社會間的關係,橫向層面是指社會群體間的關係。當社會凝聚力較弱,不同社會階層對政府不滿,百般阻撓施政,各方難以達至共識,現時的香港政改爭議便是個典型的事例。 此集《鏗鏘集》可作為討論社會矛盾的教材,有助學生認識社會公義、社會凝聚力這兩個概念與社會矛盾的關係。 ˙學習單元﹕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今日香港、全球化 ˙學習概念﹕社會公義 文﹕福建中學(小西灣)助理校長 李偉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