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港社區組織協會2007年曾出版攝影文集《一人生活》,記錄精神病康復者的獨居苦與樂。攝影師岑允逸花上7年追蹤拍攝精神病康復者的生活點滴,於2014年再與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合作,出版攝影文集《活一生人》,用鏡頭記錄11名精神病康復者形單隻影的生活。 社會普遍投以有色眼光 鏡頭下的精神病康復者孤身一人,寧願獨坐在公園長_,或屈身蝸居內看電視,岑允逸表示11名康復者中,有人害怕向鄰居透露曾患上精神病。他認為精神病康復者面對精神上的折磨和社會的有色眼光,挑戰比一般人多10倍,「有時覺得他們很堅強,換茯O我,難以想像無人支援的景G」。 岑允逸最敬佩的是當中常說荂u我要活下去」的許炳滿,年屆64歲的許炳滿於2003年心臟病發走過鬼門關,2005年患抑鬱症,2008年被發現患淋巴癌及第4期舌癌,隨即動手術拔掉大部分牙齒,割下舌頭,食物靠剪碎用水吞下肚。雖然他說話含糊,但接受訪問時仍竭力地說﹕「當日醫生指我僅餘半年命,現在我活過了6年,賺了。」 另一主角馮金好亦為2007年攝影文集的主角,她憶述1999年預產期半個月前突然小產,自此常淚流滿面,終在2004年確診抑鬱。2008年她由100平方呎的套房搬上公屋,不再與「鳳姐」為鄰,但不敢向鄰居透露病G,「社會覺得精神病人會斬人,但我不會(斬人),以普通目光相待便可;我亦冇害人,不覺羞恥」。 社會支援欠奉 岑允逸不覺得這幾年社會對精神病康復者支援增加,反而精神病患者遍佈不同角落,有朋友的家人患上精神分裂、抑鬱及妄想症,很無助,朋友要自行上網搜尋病患資料。岑允逸呼籲社會除下有色眼鏡,打破歧視。其實精神病分很多種,病情輕重不一,對病患者日常生活的影響也各異,亦非所有精神病人皆有暴力傾向,有暴力行為的精神病患者佔總人數不足5%,多數因缺乏適當治療引致。 ——綜合《明報》報道及香港心理衛生會資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