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加西版(溫哥華) -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其他新聞
女大生移情 前度殺「鴛鴦」再自盡
粵登革熱病例近萬 桂閩蘇現新症
熱桶挑戰
穗「遮醜牆」 擋商戶財路4年
圓木桶工藝陷失傳危機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中國
 國慶宣傳變陣 中國夢吃重

今年中央媒體對於國慶的宣傳招數,配合中國夢,給國民一個未來的願景。

今年國家65華誕,綜觀歷來的國慶宣傳方針,也算是共和國的歷史。過去國慶臨近,媒體的焦點都在報道市場供應充足,各種產品應有盡有,然後就是選擇性的在某個菜市場拍攝或者拍照。這樣的宣傳,側面說明當時供應不足,特別是在1960年代初的自然災害之後,文革期間,買糧要糧票、買肉要肉票,連火柴都要憑票據,宣傳畫面看到的可能是北京市東單菜市場的某一角落,實際上全國各地的老百姓看到後怨聲更甚。

改革開放之後,各種供應從緊張到寬裕,國民只要有錢,確實可以買到任何想買的東西,國慶宣傳轉向對生活的要求,重點就是各個公園花團錦簇,天安門廣場擺放了多少盆花,花壇都有哪些造型等等。

而今的生活就比去供養賞花複雜多了,國慶節意味着出行困難,各條高速公路堵塞嚴重,各個旅遊景點門票加價但仍然人滿為患,火車運輸除了春運、暑運還有黃金周運的難題。新聞有反映現實的功能,但作為宣傳機器,還要有唱頌歌的任務,但按照過去那種僵化的套路,難以起到效果。

談未來願景 讓未富人民先忍耐

近年的國慶宣傳,總體來說沒有多大的變化,還是找工人、農民、知識分子現身說法,反映各方面的成就非凡,中國外交外貿影響無遠弗屆。但又多了一個內容,就是跟中國夢結合,讓大家談對未來的願景,讓那些暫時還沒有富起來的大部分人,能夠對目前不足暫時忍耐,對未來有一份期盼,宣傳就起到了其作用。至於那些在社會底層掙扎的,就不在報道之列了。阮紀宏

 
 
今日相關新聞
國慶宣傳變陣 中國夢吃重
[顯示全部題目]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