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篩檢先導 傾向資助61至70歲人士
【明報專訊】大腸癌已成為本港頭號癌症,政府準備推行大腸癌篩檢先導計劃,據悉目標群組為61至70歲人士,於3年內分批篩檢。中大醫學院早前推算50歲至70歲市民參與篩檢的成本效益,對比其患癌風險、檢查及治療成本等因素,發現50至55歲群組延長一年壽命的成本為每人123萬元,較66至70歲群組的約7萬元貴17倍,而愈年長確診比率愈高,反映為年長患者做篩檢的成本效益最高。醫學院建議政府先資助61至70歲的高危人士參與先導計劃。
中大大腸癌教育中心早前研究為50至70歲市民做大便隱血測試的成本效益,統計不同年齡群組患大腸癌風險,以及其所需的檢查和治療成本,推算出愈年輕者,延長一年壽命成本愈貴,50至55歲群組每人所需的成本為一年123萬元,而66至70歲群組每人成本只需約7萬元(見表)。
年長做篩檢成本效益最高
中心總監黃至生醫生解釋,研究是假設每名參加者參與大便隱血測試,若測試結果呈陰性,須每年重複測試;若呈陽性即再做大腸鏡檢查,發現瘜肉便做手術切除,之後每3年重複做大腸鏡以防再長出瘜肉。如此一來,年輕患者發現大腸癌機會較低,其間多次檢查及診症累積高昂費用,反而年長患者較大可能確診並即時治療,成本效益更高。
據中大早前為1.07萬名市民作大腸癌篩查結果,50至55歲群組中確診後期腫瘤或大腸癌患者佔3.8%,而66歲至70歲群組的確診患者佔11.9%。
黃至生說,該篩查發現61至70歲群組較接受篩檢,誤解亦相對較少,惟較擔心有經濟困難;反而50至60歲群組較擔心危害身體、尷尬等因素而不接受篩檢。
中大醫學院副院長兼腸胃健康中心主任胡志遠稱,大便隱血測試的成本相對穩定,反而目前醫療通脹下,治療費用升幅驚人,因此若及早推行篩檢,可減省社會負擔。
未定資助金額推行方式
衛生署工作小組正研究大腸癌先導計劃方案,預底今年底有結果,有小組成員透露,目前傾向資助61至70歲市民,3年內分批做大便隱血測試,但尚未定出資助金額及推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