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加西版(溫哥華) -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圖片
“人大決定所體現的是一種近乎『零風險』的普選模式——陳弘毅”
放大
 

其他新聞
「社會麻痺」 前校長返港佔中
陸羽﹕對佔中無感覺
學神?辣鐵騎 撞駐軍四驅斷魂
身體多處受傷 捐出眼角膜
R1馬力大 新手難駕馭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中央用「守前門」方案原因

【明報專訊】港大法律學院教授 基本法委員會委員陳弘毅

“編按﹕隨着人大常委會昨午就特首普選的產生方法定下框架,《明報》即邀請在政治上有影響力及代表不同政治光譜的5名社會人士,撰文及口述分析人大常委會決定的意義,以及對日後香港政治發展的影響。(5篇文章小題及部分大題由編輯所擬)”

人大決定採納高門檻的提名模式,讓「泛民」沒有機會「出閘」。去年以來,中央政府一再強調,不「愛國愛港」而「與中央對抗」的人不能成為特首。

人大體現近乎零風險普選模式

在普選討論的初期,我曾經提出「守尾門」的方案(如果最後普選出中央認為不可接受的人,中央可拒絕任命),現在中央決定採用的是「守前門」的方案,原因應該就是李飛談到的「憲制危機」的風險——即普選產生出非「愛國愛港」人士而中央拒絕任命。人大決定所體現的是一種近乎「零風險」的普選模式。弔詭的是,「零風險」的方案在立法會得到通過的機會也近乎零,因為方案把「與中央對抗」人士「篩選」和排除,而「泛民」的訴求正是反對「篩選」。

市民可於下屆立會選舉表態

這次人大決定訂立的普選框架不單適用於2017年的特首普選,還適用於其後的普選,所以,在這次政改被否決後,如要在2022年或2027年實現特首普選,仍須符合這次人大決定(除非日後人大予以修改)。

這個框架下的普選能否實現,最終決定於香港全體選民的意願,因為如果很多市民希望實現這方案(以選出中央和香港市民雙方都支持和信任的特首),他們可在2016年的立法會選舉中投票給支持這方案的候選人,從而導致立法會有三分之二議員支持這普選方案。

 
 
今日相關新聞
中央用「守前門」方案原因
一個對香港很壞的決定
人大決定並非終極
國安只是藉口 收回普選才是目的
積極地回應高門檻框架
[顯示全部題目]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