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復興航空疑因迫降失敗造成重大傷亡,根據氣象局的資料,出事班機23日晚7時發生意外時,澎湖雖已脫離麥德姆颱風暴風圈,但澎湖上空仍有一條長長的雨帶滯留,氣象局一位不願具名的專業人士表示﹕「長條形雨帶附近的『強風切』,會使風向及風速突然改變,有可能是導致飛機失事的關鍵。」
遭雷擊落 可能性低
據《中國時報》報道,根據氣象局的資料,受到麥德姆颱風過後雨帶滯留的影響,23日晚7時左右澎湖天氣非常不穩定,不但時雨量約30毫米左右,平均風力也在6至7級,瞬間最大陣風更可達7到9級,依經驗推估,當時地面的能見度恐怕只有2公里左右。
這名不願具名的氣象局專業人員強調,事發時澎湖上空也有不少閃電,因此事後也有人揣測失事的復興航空班機有可能是遭遇雷擊落,但飛機都有避雷設備,他認為可能性相當低。
他強調,飛機最怕的就是瞬間風速及風向的變化,而長條形雨帶造成的強風切,就有這種致命的威力!不過,並非只有颱風期間才會有長條形雨帶的形成,梅雨季節對流旺盛區域的上空,也可常見長條形雨帶。
不外人為天候因素
飛安專家則指出,ATR-72機型屬於安全性非常高的飛機,初步判斷,天候與人為操作是失事關鍵。
飛安事故不外乎天候、機械及人為等三個因素。一名資深飛航人員指出,澎湖馬公當地昨受到颱風麥德姆影響,可能會影響飛行時的能見度,而落地時的側風、尾風與風速等都有一定標準值,因此天候狀況影響頗深。
這位專家也說,當時駕駛員決定要重飛,必定是發現落地「有任何一點不安全的理由」,以飛行操作而言,「是個非常合理的決定。」
重飛決定 合乎程序
不過,專家指出,ATR-72機型是安全性非常高的飛機,且近年來,機件故障比例已比人為操作失誤比例降低許多,因此除了天候影響外,失事關鍵在於重飛以後的操作過程,但重飛後駕駛究竟遇到什麼狀況和困難,則無法在第一時間判斷。
飛航安全調查委員會表示,事故調查須掌握十足事證,無法直接研判是天候狀況、機械故障或人為操作因素造成這起意外,23日已派9名調查人員到澎湖馬公蒐集資料,待解讀黑盒子後才能釐清事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