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鼻敏感及哮喘患者易因氣溫轉變影響病情,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過去4年為逾3400名鼻敏感及哮喘患者施以傳統中醫「天灸療法」,選一年最熱及最冷日子為患者敷貼藥材補陽活血,改善體質,結果分別逾五成鼻敏感患者及逾四成哮喘患者完成治療半年後有好轉。有患嚴重鼻敏感20多年的男教師原本不能開冷氣睡覺,治療後出入冷氣地方不再打噴嚏及流鼻水。
教師稱睡覺終可開冷氣
浸大中醫藥學院自2002年起推「天灸療法」,該學院臨牀部講師楊君軍稱,「天灸」是用對皮膚具刺激作用的中藥粉末敷貼穴位,令皮膚充血、起疱,以通經絡及調整氣血,可治療呼吸系統疾病及痛症。楊指鼻敏感、哮喘等病是積聚寒邪所致,「天灸」需配合節氣,在「三伏」天(即夏至後、一年最熱的3個日子),及「三九」天(即冬至後、一年最冷的3個日子)敷貼性溫的藥材,以補足陽氣驅寒。
學院分析2010年至2013年間、共3438名介乎3至75歲接受該療法的患者臨牀成效,在他們完成治療6個月後做電話訪問,結果52%至67%鼻敏感患者表示有好轉,亦有43%至73%哮喘患者表示有好轉。楊又稱,天灸療法未能根治哮喘及鼻敏感,但相信能成為患者的補充療法,發燒患者、孕婦及兩歲以下幼兒不能服用相關的藥材,並不適合該療法。他下一步會研究患者治療後一年及兩年的成效。
任職教師的40歲林先生,自就讀中學以來受嚴重鼻敏感困擾,每逢轉季、出入有冷氣地方都不停打噴嚏及流鼻水,平日在課室教書、在家中睡覺也盡量關冷氣,否則一整天頭昏及流鼻水,向西醫求診亦未能改善,直至去年7月接受浸大天灸療法,如今鼻敏感好轉,出入有冷氣地方不再打噴嚏及流鼻水,晚上亦能開冷氣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