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陸軍總司令巴育上周發動政變,地位崇高的泰王普密蓬在當中所扮演角色一如既往受關注,但外界對他能否再一錘定音化解危機卻感疑慮。
有泰國政治專家指出,今次政變與過往最大分別在於透顯泰國王位爭奪戰日趨白熱化,隨着普密蓬年事已高,王儲威望又遠不及他,以泰王為尊的「君權網絡」日益擔心失去對國家的控制,於是加緊爭取主導權,阻止前首相他信的勢力影響王位繼承。明報記者 林康琪
巴育上周聲稱獲得普密蓬諭旨,為政變取得合法性。但跟2006年政變相比,普密蓬似乎跟政變保持距離。巴育發動政變後,周末以書面方式向普密蓬的私人秘書辦公室匯報,而非按慣例親自覲見泰王;2006年政變後不足24小時,國營電視台便宣布普密蓬任命政變領袖頌提掌權,巴育卻在政變4日後才取得普密蓬諭旨。
泰國雖然自1932年行君主立憲制,但普密蓬的政治角色在世界上奉行同類政體的國家中罕見。他不時直接或間接干政,最經典的一幕是1992年「黑色五月」血腥鎮壓後,首相及示威領袖跪在普密蓬面前承諾和解。
他信另起爐 威脅保王勢力
英國學者麥卡戈(Duncan McCargo)用「君權網絡」(Network Monarchy)形容以普密蓬為首、樞密院主席炳廷素拉暖為主要執行人的泰國政治網絡。麥卡戈指出,普密蓬一直透過代理人來擴充政治影響力,這個網絡富彈性,時而跟文人政府合作,時而跟軍方合作。
他信2001年出任首相,被視為對君權網絡的挑戰。麥卡戈認為,他信嘗試以其政治網絡取而代之,結果激起君權網絡傾力反撲,普密蓬更出面參與,支持軍方在2006年發動政變推翻他信。
王室捲入政治 反削自身地位
日本京都大學泰裔學者帕文(Pavin Chachavalpongpun)向本報稱,今次政變仍然是君權網絡的操作,「巴育便是君權網絡的臉孔」。巴育曾任王后衛隊司令,是王后詩麗吉的親信,也被視為強硬的保王派。帕文認為,巴育本身便體現到軍隊跟君權網絡的直接關係,但跟2006年政變相比,君權已改變了很多,其中一大理由是王室日趨政治化,削弱了自身地位。
「直至2006年政變,王室一直通過『君權網絡』跟軍隊出色合作,創造一種特別的政治,文人政府不是積弱便是面對政變的可能」。
帕文指出,8年後情况已改變,因為君權網絡長年無法勝過他信勢力,王室為打倒他信直接介入政治鬥爭,政治化令王室地位大不如前,「這可解釋為何王室近年保持沉默」。
86歲的普密蓬健康日差,亦成為君權網絡隱憂,「不少精英擔心泰王駕崩後的不明朗前景」。基於嚴苛的「冒犯王室法」,泰國輿論鮮有公開談論王位繼承問題,維基解密網站公開的美國外交電文,成為外界窺視泰國精英階層想法的渠道。
政壇元老被揭撐公主接班
2010年一封外交電文便記錄泰國政治元老向美國大使表達對王儲接班的憂慮。當時空軍前司令西提與前首相阿南均暗示,若能對王位繼承另作安排,將有利泰國。西提更明言希望民望較高的公主詩琳通繼位。他說,根據法律王儲將繼位,但頓了一頓說﹕「如果王儲快要死,什麼都有可能,可能詩琳通會繼位。」阿南則提出,王儲繼位可能因其他因素變得複雜,例如證明王儲捲入政治,或尷尬的金錢交易。
帕文說﹕「我認為泰國目前部分問題,便是固有精英分子要搶奪王位繼承的話事權,他們現在已開始行動,確保他信不能影響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