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加西版(溫哥華) -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圖片
智能手機普及,街上不乏「低頭族」。圖為街上青少年使用智能手機情G。
放大
 

其他新聞
時事點對點﹕搬屋坐地起價 投訴急升三成
知識增益﹕《商品說明(修訂)條例》
時事點對點﹕中央推城鎮化規劃 拓內需促增長
知識增益.農業部長:城鎮化不代表去農村化
時事點對點﹕教宗習近平互致信函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時事點對點﹕學生玩手機 密密查看心思思
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沉迷智能手機×溝通能力

【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現今港人常常手機不離手,香港青少年服務處於2013年10至12月以問卷形式,訪問945名荃灣區中三及中四學生,了解其使用智能手機習慣,當中九成學生擁有智能手機。調查發現,82.6%受訪學生認為智能手機不可或缺,更有39.9%受訪學生「每10分鐘內查看手機一次」。調查又指出,68%學生會在聚會時因朋友不斷使用手機而感到被忽略或不受尊重,但又有74.2%受訪學生見到朋友用手機,自己亦會不自覺取出使用。

慣用表情符號 不懂用文字表達

一名出席調查活動的中四女生鄭晶曾沉迷智能手機,約5分鐘便要查看手機一次,以查閱有否收到朋友短訊,致做事不能專注。她又說和同學常用通訊軟件如WhatsApp溝通時愛用表情符號,「有時候不懂用文字表達(情感),只懂用符號」。另有中五學生陳同學於街頭接受訪問時說,試過因用表情符號與朋友產生誤會。當時有朋友向她訴苦,她回覆一個「馬騮掩嘴」的表情符號,本想表達保守秘密之意,但友人誤解她表達嘲諷之意,結果吵架收場。陳同學說,每人對表情符號的意思可有不同理解,自此小心使用。

推廣「用膳不用機」

香港青少年服務處學校社工梁鎂婷表示,青少年過分依賴智能手機,更曾見過學生因父母不容在家用智能手機,放學後寧願在公園逗留用手機至晚上才回家。她又說,青少年過分在意別人的回應,如朋友遲了回覆短訊,便會感焦躁不安。註冊社工賴文基表示,現時對「手機成癮」未有明確界定,但如青少年每星期使用智能手機超過40小時便應加倍留神。香港青少年服務處與多間大型食肆推廣「好面膳」行動,希望青少年「用膳不用機」,珍惜與家人及朋友面對面溝通的機會,反思聚會的意思。

——綜合《明報》報道

 
 
今日相關新聞
時事點對點﹕學生玩手機 密密查看心思思
知識增益﹕科技讓人更親近還是更疏離?
[顯示全部題目]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