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界籲醫局檢討舉報機制 組織:處理事故保守種禍根
【明報專訊】將軍澳醫院兩名醫生涉外泄病人資料被捕,動機成為焦點。有消息稱,涉事醫生疑因個人利益而泄露資料,亦有議員認為不可忽略伸張正義的可能。大律師潘展平說,若能證明涉嫌「犯罪及不誠實使用電腦」罪的被告出於善良動機,一旦定罪,或能成為減刑因素。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郭宏駿稱事件是「教訓」,醫管局應檢討並想方法令員工可更好表達意見。
大狀:倘動機善良或可減刑
根據《刑事罪行條例》,「犯罪及不誠實使用電腦」罪最高可判囚5年。潘展平說,日後若以相關罪名起訴涉事醫生,控方需證明被告使用他人電腦不誠實取用資料作違法行為,這視乎有否紀錄可顯示被告曾登入系統,且不是出於醫療或研究等目的而取用病人資料。他說,若能證明被告出於善良動機,例如保障病人家屬知情權,或能成為減刑因素,但視乎有否其他投訴方法等。
私隱專員公署正調查事件。潘展平稱,若要證明涉案醫生違反《私隱條例》,需視乎其會否令資料當事人或其家人蒙受任何指明傷害;若涉案人動機有合理辯解則可免責,例如為阻止罪案發生或維護公眾利益等。
醫協會長憂極端舉報損士氣
郭宏駿表示,醫管局內部有既定機制供員工舉報,再交由質素及安全部門調查;若涉個人技術問題,則可投訴至醫專及醫委會。他形容事件涉及病人私隱,涉事醫生做法「極端少少」。至於有稱事件疑涉個人利益,郭認為工作上應有良性競爭,若員工之間用極端手段舉報,其他人亦會擔心「有人在背後蒐集黑材料攻擊我」,繼而打擊士氣。
將軍澳醫院管治委員會成員、醫衛界議員林哲玄在港台節目《千禧年代》稱,涉事醫生並非只發放事實資訊,而是個人的醫療判斷,且二人並非涉事病人的主診醫生,直接聯絡家屬並作出對另一醫生的批評,並不恰當。
醫管局早前提出建立「敢言文化」,郭宏駿說關鍵在於善用現有投訴機制,醫管局要研究如何令員工敢提意見。香港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昨在港台節目稱,事件揭示「敢言文化」只是「講出口,落實仍有漫長道路」,過往醫管局處理醫療事故保守,很遲才公布,「種下禍根」,令人有「(醫管局)自己都不夠敢言」的觀感。